在明代,不但对进口料(苏料)(回青)有了阶段性的不同,也有了严格控制和要求,在明中期大量发展了彩瓷,如:三彩、五彩、斗彩、单色彩等等,这给人们生活增加了五彩缤纷的色彩,使中国瓷器不但供给国内而且也出口外销。这样也就产生了以国外审美观作为瓷艺生产的要求。 世界受着中国瓷的影响,中国也因瓷工业的发展扩大了国际交流。因此这时的瓷器造型产生了变化。有阿拉伯的军持、执壶,也有梵文和佛教的用品纹饰,大口径的劝盘就是这时的产物。在鉴别中要博学才能领悟其瓷器的作品和时代特征。 纹饰元明之别 器形纹饰元明分,蕉叶元独明空芯。 卷草元繁明稀疏,莲瓣元分明联姻。 元纹层多明却少,浪涛元粗明较均。 元代卷草单线绘,明代卷草单双伸。 元画牡丹厚又肥,明画牡丹瘦又均。 元画扁菊一层瓣,明画扁菊两层分。 葫芦叶子用百花,明代葫芦不像真。 元代龙爪三四五,明代龙爪五见真。 元用瓶件曲线美,胸大腹大五块拼。 根部外闪体修长,明代不闪色料晕。 明代也是五块对,曲线不明论假真。 注解 元朝明朝 蕉叶:独空 莲瓣:分联 浪涛:猛粗不如元代的猛 卷草:单线瓣一刺毛单、双线 牡丹:厚肥、珠边圆圈肥瘦珠边成小半圆细腻、珍珠连贯 扁菊:扁菊单层双层 葫芦叶:像葫芦不太像 龙爪:五爪少五爪多 瓶形:曲线性强不如元 瓶根:后外撇收缩 色料:浓重均匀 画面层:多少 元代三四五爪都少,大部分三爪,到明代规定五爪龙,元代瓶类曲线大,大胸梅瓶、大腹玉壶春、大件都是五块拼接成器。瓶类梅瓶根部外撇,明代外撇度数小,有的不外撇,明代及其以后也有五块拼接的。 明代及洪武釉里红瓷 开片洪武釉里红,虽画元纹五爪龙。 泡杂大泡比元小,落笔中灰边确红。 绘画三法提高快,明代釉厚查飞红。 白地中泡浅又亮,可见护胎釉色红。 底部刷纹显粗糙,高温釉下釉里红。 注解 洪武釉里红有小开片,纹饰像元,但画五爪龙,涂抹红釉中间色泛灰,边沿确红,绘画中的线绘、拔白、涂绘三法已成熟,明代因釉厚、泡亮,泡也就比元代的泡多,但没有温度计不好控制,有飞红现象,底有的有护胎釉,釉呈红色的,有明显的刷迹,有的是糙底。釉厚处有黑绿色斑迹。 洪武瓷器的画工 洪武画艺元代样,画工纹饰器形象。 有点变化也不大,变在料细色层上。 注解 洪武的画工以元为基础,朱元璋虽定都南京,占领景德镇,但是工艺匠、窑工没有随政治上的改变而改变,但工艺匠、窑工在正常的技艺中是发展的,所以在用料、瓷土、和釉料上有发展。 洪武瓷器看釉泡 明代洪武面釉灰,釉里青花带微黑。 好似白地点青花,气泡大小都不一。 釉红青花肥光润,小泡随多相对低。 排列整齐较密集,白中泛青论密稀。 注解 洪武时期釉色显灰色,青花釉里红带微黑色,有一小块小块的黑青色,白釉部分也有虾青色,气泡大小不一。釉里红显肥亮,肥润。小泡较多但都在底层,用三四十倍放大镜仔细看釉面开片,泡密集排列整齐,白釉部分白中泛青。纹饰多数用元代纹饰,有的纹饰局部是明代的,但型、釉是元代的。 洪武瓷看泡简句 洪武釉灰青花黑,大小泡存釉下黑。 红青两釉亮肥润,小泡稍密齐匀低。 注解 洪武瓷釉面显微灰,青花纹饰发黑灰,也有发蓝微灰的青花釉,釉下用镜看大小泡都有,泡色显黑色,洪武红釉和青蓝釉跑显肥润,小泡在周围密齐、匀,在釉最低层,贴胎面。 洪武釉里红 明代洪武少有款,釉里红瓷灰晕散。 瓣分开混元代,细查器形和接点。 纹饰层多带元气,镜下观察开片展。 口底不同很明显。 注解 洪武器件有款的极少,釉里红多晕散,莲瓣纹饰的画法是联体,元代则是分开的,细看底部和器件的接点是能看出来,元代有四接五块之说法,元代多数是多层纹饰。白釉部分显虾青色。元代和洪武是一样的,洪武釉里红有开片,口底元代和洪武有的器件已很明显是不一样,如:削刀的精度,口的形状,是梯形还是唇口型。 元明龙纹鉴(1) 三四爪龙元代多,穿花穿云海龙多。 明代官用五爪龙,火龙团龙升降龙。 百姓三爪四爪多,龙的画法用法多。 注解 元代三四爪龙多,穿花龙云龙海水龙多,明代官用五爪龙,民用龙不能用五爪,明代出现用团龙、升龙、降龙、龙的画法多了。 元明龙纹鉴(2) 元代极少五爪龙,头小料浓区别明。脖子细长像蛇身,明代大多五爪龙。 注解 元代极少有用五爪龙的,龙的画法头小料浓,脖子细长,像蛇身,到明代龙头,大多用五爪。 永乐青花 永乐疏朗又秀丽,色有深浅线粗细。 笔路中有钴铁斑,斑呈点状笔路迹。 浓处凝聚黑青色,黑青之处锡斑迹。 斑凹胎骨凹凸感,料磨不细自然地。 注解 永乐青花瓷器画工疏朗,美而秀丽鲜艳,用色有深有浅,在同一段色线中出现深浅不一的技法,线条有粗有细。笔路中有钴含铁斑,但永乐的斑与元青花的斑不同,元斑呈不规则斑块。永乐的斑呈点状,存在于笔路中,浓处凝聚处呈黑青色,黑青之处有锡斑迹。斑显凹凸之感斜着看或用手摸会有感觉,而元代的斑和凹凸感都比永乐时显,这是因为钴料研磨的粗细有关。但是假的铁斑不自然。 永乐青花纹饰 永乐青花纹饰重,西亚风格在利用。 线有粗细用得活,浓淡层次灵活用。 青花色泽极鲜艳,线条纹理钴铁晶。 小笔点触以出现,宣纸画法瓷上用。 注解 永乐的青花纹饰重,画的很清楚,疏朗,画面占器体比例适度,常用西亚的纹饰风格,这和瓷器的外销有关。 绘画线条有粗、有细、有浓有淡层次分明,画工灵活,青花色泽极鲜艳,在线条中有钴料的铁晶斑,出现小笔点,绘画采用宣纸的绘画技法,在瓷器上绘画。 永乐器特点 永乐苏料画的精,青花留白多又青。 刷浆润滑白砂底,多用小笔画工精。 注解 留白地多画工好,有的底没火石红,有砂感,有的刷一层釉胎浆,多作小笔绘画,画工精美。 永乐器件 特殊器形永乐成,瓢形扁壶抱月瓶。 多系盖罐和花浇,单扁壶儿天球瓶。 尖底莲碗压手杯,盘碗撇沿薄边成。 手扶较尖无圆润,碗口外撇薄边形。 注解 永乐烧制成很多过去没有的器件,但是以抱月瓶、葫芦瓶、扁壶、天球瓶等多种器件;鸡心碗、压手杯为成功之作,碗撇沿,手摸时碗沿很尖,用手可以感触到挡手。 永乐青花 永乐青花多晕散,压手杯款多为篆。 立件多为印刻款,暗花云龙小款见。 注解 永乐青花图面微晕散,压手杯是用花型篆字款,立件多数用印,刻款,件上多绘云龙,暗花小款。主画面留白多,画工精,但器的各处都画纹饰,如:壶、嘴、柄、盖都画,但器身确留白多,显得疏朗。 永乐瓷宣德瓷对比 永宣气泡大小有,泡儿大均是假丑。 永宣两代相对比,手感重量抖一抖。 相同器物永乐薄,宣德厚重别光瞅。 甜白底足聚釉处,永乐显色水缘有。 青花釉色面肥厚,永乐器件一眼瞅。 永乐釉光肥又亮,宣德橘皮器上有。 注解 永乐气泡大小都有,如果大小不均是假的,大泡多也是假的。宣德的泡比永乐的密,手感提起宣德的件重,宣德青花吃(钻)胎不那么深,不那么肥厚,永乐器件薄,宣德厚。但甜白,永乐件足部聚釉处有水波纹,样子像水渍缘痕迹,釉面显肥亮,一般无橘皮。但是宣德有橘皮纹。 明代纹饰特征 明代画风已严谨,写意写实都很稳。 用料烧制已成熟,成对很像也不准。 明朝各代有不同,色料各代有根本。 明代画风已表现出多样化,用料的深浅已成熟,蘸料、配料、稀释料讲究,各种笔法工艺更加成熟,但是成对的器件放在一起相比器物也不是很一致,这是手工操作和当时工作的限制造成的。在明朝各代都有各代的用料和工艺,在发展中出现了各代的不同,恰好是断代的一个依据。 永乐宣德釉表面对比 永乐几乎无橘皮,宣德件件有橘皮。宣德早期白釉青,晚期白釉微青波。 永乐工细釉肥亮,宣德工粗人皆提。 注解 永乐的瓷器釉肥亮无橘皮、工细,宣德的工粗有橘皮,宣德瓷白釉部分泛青,晚期的泛青略微轻一点,宣德最早期接近永乐时的也白,宣德多有款。 永乐器件 永乐白细砂底板,抚摸细腻糯米感。 细瓷平足底釉波,白瓷底釉水绿显。青花釉面多肥亮,白釉发青青花散。 玉壶春瓶唇釉厚,厚釉瓶口流斑显。 永乐有极白的细砂底,细若糯米,平足、底有釉,有波纹、底釉有水绿痕迹,青花肥厚,有的亮白釉发青,青花晕散,细看玉壶春唇口釉厚,唇口有流釉痕迹。 永乐看泡简句 白釉小密,大泡稀。(看泡要看无色的白釉部位) 永乐看泡更简句 小密,大稀 宣德青花 苏麻离青黑晶斑,橘皮凹凸胎里钻。 浓艳肥厚胎细腻,器口留白灯草宣。 注解 苏麻离青黑晶斑,器面有橘皮及凸凹青花钻胎,色显苏料的浓艳,底胎细腻,器口常常是里边、外边都绘有花饰图案,留有一圈沿边,称作灯草边。青花釉中常出斑迹(即凝聚斑重的称铁斑,轻的称锡斑)。 甜白 甜白闪青少开片,花篆款识隐约见。 橘皮明显半脱胎,暗花无疵是关鉴。 牡莲瓜果托八宝,盘碗透明清仿乱。 真品光照肉色见。 注解 甜白白中闪青有少的开片,永乐款永字写的特别,可以以此分辨真伪。永乐时期最多,一般花款篆书风起云涌,不清、隐约可见,橘皮明显、半脱胎、有的几乎全脱胎,光照可透,一般没有瑕疵点,画海水龙纹多,盘、碗清朝仿得多但透明性强,永乐产的大器一般不透明,逆着太阳斜看可见釉面微出肉色为真。市面真器有但不太多见。 永乐甜白瓷 甜白闪青少开片,花篆款识隐约见。 橘皮明显半脱胎,完全透明清仿乱。 牡丹花果托八宝,暗花无疵是关键。深痕色青象水迹,白显肉色也关键。 年字像季后朝制,年字五划划划验。 小泡多密干苏粒,大泡稀少亮晶现。 泡若苏粒干又小,大小不均要兑现。 注解 甜白略在坑洼之处闪青,花篆款隐约可见,橘皮明显、半脱胎,如果完全透明,那是清代仿品,苏粒:苏籽粒大小之意。 一般画牡丹、花果、八宝、暗龙等,暗花器件几乎没有瑕疵、深痕、拐角有泛青迹,白色迎光显发红的肉色,款中年_的年字是五划字,如果像“季”字是清仿得,小泡多密,大泡稀少而亮晶晶,小泡也是小中大小都有不均,小泡中大的像苏籽粒。 小泡多密贴胎上属干泡,大泡稀少但亮晶晶,高在干泡之上,小泡大的如苏粒,小的更小、干涩。 永乐甜白鉴定用手电 永乐甜白很贵重,清仿最多是雍正。 手电光照有薄厚,透光强度来验证。 仿品透光很均匀,透光不均才纯正。 注解 永乐甜白是甜白中最贵重的,清代大量仿造,雍、乾时期仿得最多最好,但是用手电一照就可以看出仿得壁薄厚很一致,而永乐的甜白上薄下厚,有肉色。款识、纹饰有特点,仿成很难。 宣德用料 宣德以前进口料,色泽釉胎都知道。 宣德以后下统窑,苏料渐渐难弄到。 宣器表面有橘皮,宣德特色都需要。 注解 在永宣年间苏料大量进口,用得非常多,到宣德后,基本不进了,但从瓷器中现存的有款实物来看,宣德以后几代也有用苏料的,这说明从记载上看是宣德不进了,民间还进,而且也可以说宣德时期不进苏料了,不等于没有存货了,所以后代到正德之前几朝都有苏料纹饰的器件,而且也有在和苏料中对入其他料的。这也说明永宣大量进口苏料,才能使全国各窑中有存苏料的可能,这正是苏料能用到后来几代的原因,宣德器表面多数有橘皮。 宣德器件 宣德瓶罐有接口,摸过无痕宣没有。 前后合模成形假,一笔涂抹不曾有。 小笔触画为主线,盘心塌底特点久。 钴料青花有铁斑,清仿钴厚假斑瞅。 宣德釉面多泛青,釉面橘皮点点有。 宣德气泡大小出,成群泡儿成群走。 注解 宣德前(含宣德)的瓶罐接口明显,大件一般是五块四接口成形,包括底,纹饰上一笔涂抹已经没有了,小笔触画为主要画法,盘心塌底是特点,钴料铁斑比元轻,但有铁斑,清仿铁斑是靠重复的回笔,不自然。钴料也不对,从气泡看宣德泡大小都有,小泡多密。大泡少,出现时就是一群,只有几个聚在一起。而永乐泡大小都有,但小密大的稀,不成群。 宣德纹饰 宣德画法有表现,大笔涂抹不再见。 民窑可能大笔抹,官器小笔触点惯。 双勾边线线变细,宣德纹饰特点现。 注解 元有大笔涂抹,而到宣德已是改为小笔点触了,但民窑在宣德还有大笔涂的,宣德用双笔勾边线的线圈而且细,这是宣德纹饰用笔的特点。 宣瓷真假辨 苏料钻胎见,色釉气泡乱。 假的气泡均,橘皮真假辨。 大器接头少,宣底梯形见。 注解 宣瓷青花釉的部位钻胎、色釉地方,用三四十倍的放大镜看,气泡乱中有规律,橘皮正常,假的是造出来的太均,很明显。宣德大件接口并不多,底圈足为梯形。也有内直,外向内倒的。 宣底 宣德底足有棱角,倒梯浅红抹釉少。 还有平放不见底,削足样多墙外倒。 注解 宣德底足有棱角,圈足呈梯形,抹釉的少,有的有浅红色,护胎釉还有一种平足的,称卧足,削足式样很多,但基本上是倒梯形和墙外倒型。 永乐、宣德看泡 永乐白釉泡小密,间有大泡别忘记。 宣德泡青亮较小,比起永乐更密集。 排列整齐间大泡,大小疏密要辩细。 注解 永乐白釉瓷的泡小而密,密中有大泡出现,宣德瓷泡色发青而亮,泡较少比永乐更密,偶尔有排列整齐的大泡出现。因此用对比的方法来看泡的大小密集程度很重要(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 宣德看泡简句 青亮小更密,大泡匀又稀。 注解 看泡要看无色白釉部位,也要看色釉部位,但本书是看白釉(釉地)部位。 宣德看泡更简句 小更密,大匀稀。 注解 宣德小泡密,密中偶有时出现大亮泡,但永乐瓷大泡少见。 永乐简句,永乐更简句,宣德简句,宣德更简句,永宣合句,以上是指易背诵而言。 吹釉的工艺出现了雪盖兰和豇豆红 吹釉元末初级行,明代宣德已形成。 吹青可出雪盖蓝,吹红能出豇豆红。 注解 吹釉工艺的运用出现了雪盖蓝(洒蓝),也出现了豇豆红。吹釉的特点:当满器都吹釉成一色而且均厚,就是单色釉;吹的均而有厚薄,深浅,这就是雪盖蓝或红釉的豇豆红。吹釉不但吹出了雪盖蓝和豇豆红,还宜于贴花留白工艺带来了方便。吹釉对留白起到了可以精细留白的工艺。因为可以用剪纸先贴在器上,然后再吹釉,吹完后,将剪纸拿掉就成了留白,这比用手画法留白方便多了。 永、宣看泡合句 永宣泡密宣更密,宣泡大青亮均地。 注解 永乐的泡密,但宣德的泡比永乐更密,宣泡发青和永乐相比显得大又亮。 空白期 明代瓷器空白区,正统景泰天顺期。 三代几年没瓷器,所以称为空白期。 注解 在明朝正统、景泰、天顺时瓷器几乎没有,为空白期,但景泰蓝发展很好。在陶瓷修复专家、陶器王、陶瓷鉴赏家王启泰著《残瓷雅集》中提到明六、七、八位皇帝是兄弟二人,兄朱祈镇前后做了两次皇帝,年号为正统和天顺,弟朱祈钰做皇帝在正统天顺之间,年号景泰,过去认为这三朝无瓷器,所以人们叫做“黑暗期”或“空白期”,认为这样不如叫明三代。如果那样可否叫明一代三朝,启泰老师同意了明一代三朝的说法。其实这三朝瓷器也很多,官窑少,但民窑瓷器也不少,这是的瓷器青花艳淡,绘画面满瓷器,但在器上的每一层段或每一个画面留天、留空间比较大,这是鉴这三朝的特点。 成化纹线鉴 成化纹饰画线圈,下圈浓粗看鉴参。 款识大小字不均,平等青料多为先。 注解 成化的器件图案在下部往往画两条线圈,画法突出有特点,更易断代,一般来说下层的线圈粗,上层的细,款识的字大小不一样,青料一般用平等青。 白定甜白对比 泡密大小很相像,甜白泡干定窑亮。 注解 甜白泡干泡多亮,泡少,定窑亮泡比甜白多但泡的大、小、多、少,差不多。 斗彩 斗彩豆彩逗彩到,三个头彩一个号。 头彩入窑烧二次,坯料先画用青料。 青花复加彩上釉,摸时挡手画笔妙。 注解 书中斗彩、豆彩、逗彩是一个意思——是青花和其他色彩斗艳的意思,属釉上彩,手摸有挡手感。一般是先用青花料烧出纹饰边框,再二次填上其它色料烧制。 成化斗彩填为贵,叶花只把正面绘。 花心变色层次显,款书鉴知对深重。 注解 成化的斗彩填色好的为贵,叶子,花朵只给出正面,不画侧面。花蕊不一定用黄色,用各种颜色。款书沉重,深至胎表层。 成化斗彩仿品说 成化斗彩后代情,明仿斗彩繁密浓。不够疏朗色太艳,康熙仿品粗俗容。 不够精致不骄艳,雍正仿品最熟成。 仿品如真又发展,价位更高是异型。 仿品不可以真看,寓意欣赏人称灵。 注解 成化斗彩很贵,在后期有很多仿品,明代仿得纹饰繁密色浓,不够疏朗,康熙仿品粗俗不精致,不骄艳,雍正仿得最好,如真品差不多,但仿品从化工、胎、用料、款识等都有差异,但历代的斗彩都较贵重,有的后代仿品在器形上有创新,好的也非常贵重,瓷器上的寓意画面多起来了。 成化斗彩色泽 鹅黄娇透闪微绿,杏黄色闪微微红。 姜黄色浓光泽弱,蜜蜡黄色稍透明。 松绿浓重而闪青,孔雀浅翠而透明。 水绿叶绿山石绿,略闪微黄又透明。 赭紫色暗姹紫浓,葡萄紫色真透明。 红色鲜红艳如血,无光暗淡是赭红。 厚薄不匀油红浓,艳中有光不透明。 注解 鹅黄:娇嫩透明,色有点绿;杏黄有点闪红;姜黄色浓,光泽不强;蜜蜡黄稍有点透明,松绿浓重闪青色;孔雀绿浅翠而透明,水绿,叶绿。山石绿微黄透明,赭紫暗,姹紫浓重而无光,葡萄色很真实又透明,红色如鲜血,厚薄不匀,油红常显色重,红色艳中有光却不透明。多画正面花,花蕊常用各种色,不一定用黄色。 成化斗彩三绝 成化斗彩色三绝,姹紫泛红赤铁浓。 姹紫浓艳但无光,鲜红色浓不透明。 赭紫呈褐泛紫色,二紫一红三绝成。 注解 斗彩有三种彩色是成化发明,也是后代不好仿而被称赞的。那就是姹紫显赤铁红,而不光亮;赭紫显褐色泛紫色;鲜红如鸡血,色浓不透明。也就是说有的不光亮,有的不透明,要区别。 填彩工艺特点 填彩青笔先画框,阴雕过后釉才上。 先画骨架再填釉,雕画刻剔都用上。 注解 填彩是一种绘画涂色工艺,画、雕、刻出图后,再涂彩的彩色瓷。 成化青花器件 成化多用平等青,小笔触着双线清。 一笔涂抹填色法,层次不如宣德精。 宣德留白成不留,器薄不厚多巧轻。 成化上釉称二色,一为重色色偏青。 都显肥润如玉真,二为洁白稍微青。 底部底釉波浪感,气泡小密整齐精。 两字四字多伪款,糊米底部要看清。 成化早期有苏料,不要只认平等青。 注解 明成化期间大部分用平等青,纹饰以小笔触画双线圈画,图的分层是双线圈,上圈粗,下圈细,一笔涂抹也用,但不如宣德画得好。成化留白件少,器件胎薄,釉色扁青时肥润如玉,泛白时不那么肥润,底有波浪纹痕迹,气泡小密整齐,两字和四字款多数为伪仿品。成化时出现多用糊米底,青料有时也有用苏料或苏料混合料的,糊米底是特色之一,不能只认为成化时全是平等青料。(在古瓷器鉴赏泰斗耿宝昌先生著《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可以看出历朝用料有其突出的特色,但其他料也用。) 明嘉靖瓷器 嘉靖大件显接痕,盘类塌心成凹型。透明釉面泛灰青,底釉亮釉涂圆形。 胎釉交汇橙黄线,青花浓艳无斑成。 彩瓷红绿无闪亮,气泡疏朗密难容。 注解 嘉靖大件接痕非常明显,盘类塌心成凹型,盘碗足成倒梯形,地子透明的釉面泛灰青,地子釉亮,为了写款,常常用釉为写款涂一个圆,胎釉交汇处橙黄线迹,特别表现在器件下部的是根处青花浓艳无斑,用回青,和其他彩瓷相比,显得无光,彩瓷红绿色光亮度差一些,气泡疏朗,如果密是假的。 明万历瓷器 大件体重小件轻,立件底粗接痕清。 釉色泛青细瓷亮,盘心塌底料回青。 细瓷纯正粗瓷灰,注意伪品别受坑。 青花五彩旧加彩,观釉图案和器形。 图纹注意釉重轻。 注解 万历大件重,小件又非常轻,小巧,立件接底明显,釉色泛青,细瓷亮,盘心塌底,多用回青料,粗瓷用料不讲究,不一定用回青,有的色泛灰,青花五彩器多,但也常有加彩的,如青花改青花五彩,以此造假,所以要注意,从图案、釉、器形等发现造假,要用手提一提重量,摸一摸厚薄、胎的润滑程度等。 明代瓷器看泡 明泡多种不依民,胎层白灰泡不匀。 永乐泡密少大泡,宣德泡密小的匀。 宣地早青晚期白,大泡不多一群群。 注解 明代胎泡多种多样,胎釉层面白灰色,永乐泡密大泡少,宣德早期地釉发青,晚期白,泡多密均匀,宣德的大泡出现时往往是三五成群,不是稀疏的单个大泡。 嘉万龙纹辨嘉万龙纹上背粗,背上涂鳍画工粗。龙鳞各色功不细,回青为嘉万杂平。 注解 明朝嘉靖、万历时画的龙、背上用粗线,几乎是中锋运笔,在粗线上又用锋尖挑抹出龙鳍,所以画工显粗糙,龙鳞各色都有,嘉靖用回青,而万历用料多种,回青也有但并不多见,常用平等青勾兑用料。嘉靖的回青泛蓝紫,不像元代那样泛红紫。 五彩 五彩火温超粉彩,青红黄绿一次画。 青花五彩也曾有,釉上美色贯天下。 注解 青、红、黄、绿、黑为五彩。五彩的烧制温度超过粉彩30℃~60℃,因此也称硬彩。釉面玻璃质不如粉彩。五彩的每种色是没有深浅的过渡色。 明朝十代青料认 永宣进口苏料浓,成化弘治正德平。 嘉靖隆庆万历回,天启崇祯石子情。 注解 永乐和宣德两代用苏料多、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用平等青多,嘉靖、龙庆、万历用回青多,天启崇祯用石子青多。了解各代用料是断代的必要。 珐华瓷器断代 珐华元起成于明,山西晋城很盛行。 袋囊泥浆从管出,勾勒凸线各图形。 像作蛋糕古不拙,黄绿紫釉低温成。 源于玻璃制作艺,不用铝熔砑硝成。 山西珐华胎是陶,瓷胎嘉靖是大明。 胎如釉亮有大件,珐华粗因艺拙行。 注解 珐华器起源于元代成功在明代,在山西晋城为正宗,纹饰用袋囊盛釉浆,从管中挤出(像现代的蛋糕制作一样),所以勾勒出的纹饰是突出而圆润的,古朴而不拙劣,常常是刻、剔、雕等工艺并存,是黄绿紫釉为多,低温烧成起源于古代琉璃制作,用砑硝当熔剂,山西晋城珐华胎是陶不是瓷,大件多,到嘉靖时山西、江西景德镇都生产,景德镇产的是瓷胎,工艺的古朴程度、精度都不如山西晋城的。 珐华瓷出山西晋城 珐华源于古琉璃,陶胎面涂彩琉璃。 早在山西晋城多,出在元末差不离。 勾勒堆贴凸线纹,砑硝来作釉熔剂。 陶胎瓷胎瓷更奇,采用立粉堆贴法。 线圆不方鉴不疑,黄蓝绿紫白五色。 地釉后填查釉皮,景德镇烧用高温。 瓷胎釉亮嘉靖奇。 注解 陶胎瓷胎都有,珐华是山西晋城在明代烧成的,当时盛行。珐华源于古代烧制琉璃时的工艺,陶胎表面再涂上彩琉璃,用砑硝来作釉熔剂,多用立粉技术、堆积,不是涂画。即用囊袋挤压出立粉进行勾勒、堆、贴后在器面上形成凸线纹,再填色地和后描彩。黄、白、蓝、绿、紫五种色,早期色不均。早期是低温釉子,后期在景德镇也用了高温釉子,用瓷胎烧成了珐华器件。 珐华器鉴定需知 珐华鉴别不算难,少有好件不值钱。 纹饰囊袋管挤出,如作糕点纹凸圆。 黄蓝绿紫白五色,察看地子是后填。 地釉压花二层度,凸圆层皮假难瞒。 早期山西用陶胎,景德镇瓷嘉靖全。 注解 珐华鉴别不算太难,因烧的工艺不太好,所以很少有好件能值钱,纹饰是用囊袋将色料装入袋内向外挤压,像做糕点的纹饰一样,凸圆的线条。黄蓝绿紫白五色是成线后再填的,观察色地后会发现加工工序是先画线后填彩。早期山西用陶胎,到嘉靖时在景德镇用瓷胎。 崇祯朝瓷器 崇祯纹饰有独具,纹饰顶部留白地。 注解 崇祯的器件一般没有写印款的,基本无款。纹饰画工细、好,但图的上下留出很齐的留地白边。人物、山水画的生动,有的有暗刻图边。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pf369.cn/article-7935-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明代各朝瓷器鉴定要点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