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出土玉器最早见于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有锛、凿、笄、坠、镯等约10件。此后,马家窑文化玉器也有零星发现,也多为工具与装饰品。到了距今4300年到3700年前后的齐家文化时期,这一地区玉文化发展进入一个井喷的新阶段。 目前所知,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和宁夏的河西走廊、湟水沿线、洮河流域、渭水上游、六盘山周围及泾水上游等区域。甘肃武威皇娘娘台、天水师赵村、临夏齐家坪,青海同德宗日、民和喇家等遗址都出土了一定数量的玉器。器类包括琮、璧、瑗、环、璜、钺、铲、锛、凿、刀、纺轮、镯、佩饰等多种。其中,最多见的是玉璧(包括瑗、环类),玉琮的数量也不算少,且跟玉璧有配伍使用的迹象。而由多件扇面形玉璜复合组成的多璜联缀式玉璧、长条形的穿孔玉刀与玉铲也都颇具特色。 齐家文化玉器的玉料特征明显。据黄宣佩先生总结,属闪石玉的有黄、碧、青、白、墨等多种色彩,玉料中往往间夹布丁石纹,即可见各种不规则的圆形斑纹,或有不同色泽的条纹。这类独特的玉料,据调查,很可能就产自洮河支流大碧河的马衔山沟和祁家沟。由于目前仍可采集到,因此齐家文化玉器的仿制品近来颇呈泛滥之势。 齐家玉器总体上用玉材上乘、品种多样、器形美观、制作精致、大气凝重二十字来概括具体而言: 1.用材区别明显玉礼器多选用本地优质玉材并部分使用和田玉;兵器和饰品玉仅部分选用和田玉;工具玉主要采用甘肃、青海本地玉。
2.齐家文化玉器工具类和礼器类居多玉礼器形制巨大大玉琮、大玉璧、大玉璋、大玉圭、多孔大玉刀尺寸少都超过已知同类礼器尺寸 。 3.齐家玉制作带有明显作坊式生产用玉同工艺尽相同使得玉器造型和装饰更加美观、多样性和艺术化。 4.齐家早期玉器品种较单调多素面无纹;晚期玉器出现许多鸟、兽形图案和多孔扁平玉器 。 5.齐家玉琢磨精细虽历经四千年之久皮壳、色沁仍十分漂亮色泽变化十分丰富给人皮壳陈旧、包浆饱满、光泽静穆、色沁艳丽视觉感。 齐家文化玉器的制琢工艺也自成一体。开料基本使用北方传统的片锯切割方法,因而玉器表面常见切割错位遗留的台阶痕。管钻以单面钻为主,穿透处边沿因崩缺而呈现凹缺不圆整的现象。齐家文化玉器的器型,多数并不规整精致。玉琮厚实直壁,四面宽度常不统一,射(环状凸起)的外壁往往可见多次切角与研磨的平面,射部与方柱角相接处多数呈凹弧角。璧的厚度不均匀,器表常见片锯切割遗留的台阶痕。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遗址出土的一件玉璧,直径8.5厘米,青白玉含紫褐色斑纹,边缘有黄褐色沁斑。形制近圆形,边缘不规整,中孔单面钻,钻透处的崩缺痕迹未加修治。此璧可视作齐家文化玉璧的典型器。 虽然齐家玉器中琮、璧等器型,明显有源自东南沿海良渚文化的基因,但种种迹象表明,齐家受良渚的影响很可能是间接的,更直接的影响可能来自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此外,齐家文化玉器在制作方面的粗犷原始,器型方面的粗陋不工,使用方面的粗放不羁等,都显示出它消化外来影响后特立独行的原创性。 遗憾的是,西北地区在齐家文化之后的漫长岁月里,竟然再没有出现过有如齐家文化这样广泛盛行玉器的现象。世事沧桑难料,文物亦然。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pf369.cn/article-774-1.html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齐家文化玉器介绍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