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元初画家颜辉作品集颜辉(生卒年不详),元代画家,字秋月,江山(今浙江省江山县)人,一作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善画人物,大德时曾绘制过辅顺宫壁画。作品多描写神仙、佛道、鬼怪之类的形象,也善画猿。所作人物,造型奇特,性格突出,形象生动,当时人称之为“八面生意”。在画法上,能作细致的工笔描绘,但大多喜作水墨粗笔,用笔劲健豪放。有的略近梁楷的泼墨减笔画,而风格更加粗犷。颜辉的作品流传日本较多,对日本室町时代的绘画有较大影响。 颜辉是元代画史中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在南宋末期与元代初期时活跃于江南 (江西、浙江、江苏)一带,但传世作品甚少,其绘画题材与风格表现究竟为何? 使人深感疑惑。 颜辉出生于 13 世纪的晚期约 50 年代末期,年少时(1-20 岁)曾学习过南宋 院派与民间宁波画派的技巧。约青年时(20-30 岁)曾经至大都学习过元初院派 的风格,最晚在 1290 年以前,颜辉从大都返回江南游走,展现出宫体巧图“重 彩画”的装饰。颜辉约于中年(50-65 岁)与僧人有所往来,并且吸收牧谿一派 的“禅画”技法。颜辉应卒于 14 世纪中叶以前,极有可能是 40 年代之间。 在中国画坛上长期受到以文人画的角度来审视各个画家,以及近代有些学者 也沿用此观点,这样审视的结果,颜辉就被称为“画匠”、“画工”,例如近代学 者韦宾在《宋元画学研究》称颜辉为“画工”。1但这些对颜辉评论的观点,是否 得体适切,还有待商讨之。 清朝王毓贤(活动于康熙年间)在《绘事备考》(成书于 1691 年)称颜辉是 位天才型早熟的艺术家:“颜辉,字秋月,江山人。七岁时见圣果寺画壁,留玩 不忍去归,即以纸摹之,见者惊服,从此研精绘事专写道释人物,气象雄伟迥不 犹人。”2王氏的描写显得十分夸张,把颜辉塑造成一位艺术天才,七岁即能绘 制宗教画,如此年幼就下定决心画释道像,这样的说法也未免过于传奇。但是王 毓贤的记载从何而来,并不得而知,极可能是乡间小道的传说,揆诸南宋末期、 元、明的史料中并未有如此记载,但可视为参考资料之一。 颜辉所绘制的画作,如果按照史书所留下的文献与传世画作,其画作的种类 可以分为:人物、山水、猿猴、宫体巧图之综合(包含山水、人物、动物...等) 等类型。而今日颜辉所传世的作品有: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钟馗月夜出游 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仙像》(又名《李铁拐像轴》)、炎黄艺术馆藏《观瀑图》、河南省开封市博物馆藏《山水楼阁人物图》、日本京都智恩院藏《刘海蟾》 与《李铁拐》...等。3而这些作品是否都为颜辉真迹,尚待考证(有些画作令人 存疑),其中以《钟馗月夜出游图》、《刘海蟾》、《李铁拐》此三幅作品为较可靠 的真迹,尤其《钟馗月夜出游图》可考度最高,有明确的流传记载及题跋(可惜 今日题跋已被割去)。 颜辉极有可能生于 13 世纪中期以后, 卒于 14 世纪的 40 年代。而经过本文探讨颜辉各种的绘画艺术主题,以及艺术表 现形式,可以了解颜辉是位多元表现的艺术家。借由先前的讨论,此处将对颜辉 生平进行初步的排序与探讨。 (一)年少时期(约 1 至 20 岁) 在本文之前已经有谈论过,籍贯为江西庐陵人的颜辉,出生年代应该在南宋 亡国前 20 年左右出生(1258 年),极可能生于 13 世纪中期以后约 50 年代末。年 少时和家乡一位民间画师“凃生”学画,并且在江西一带活动。 南宋末期颜辉已经小有名声了,作品受到江南的士大夫及浙江宁波一带人们 所喜好。在庄肃于《画继补遗》就说颜辉:“宋末时能画山水、人物、鬼神,士 大夫皆敬爱之。”87可见颜辉年少时除了和民间画师“凃生”学画以外,必定也 学习南宋院派技法,因而受到士大夫所喜爱。 (二)北京大都时期(约 20 至 30 岁) 在元帝国的南征下,南宋亡国于西元 1278 年,元帝国为了建造大都城年 (1267-1290 年),从全国征调不少优秀的工匠,颜辉可能以画师的身份被征调北 京,绘制宫廷壁画与装饰彩绘。 颜辉绘画此工程,应该在 1290 年以前即可结束,因为大都城建筑整体已在 1290 年完工,此时只剩下水利工程(此工程直到 1293 年才完成)。因此颜辉最晚 在 1290 年即可返回江南,此时颜辉应该是青年时期(约 20-30 岁)。 颜辉至大都绘制壁画的关系,学习许多重彩画的艺术表现,风格以“宫体巧 图”来呈现,对于颜辉又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将对以后返回江南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重彩壁画呈现时期(约 30 至 50 岁) 颜辉回到江南以后,便进行宗教人物绘画为主要的活动,其中以江西庐陵的 辅顺新宫壁画绘制工作为代表作,此工程在癸卯年(1302 年)颜辉绘制壁画完毕。 江西的辅顺新宫重修此庙宇时花费甚钜,聘请画士颜辉操笔绘制壁画。所用 的壁画风格全然是重彩的表现,内容表现形式为在刘将孙《养吾斋集》:“绮 玲 珑,金碧缭绕。选按宫体名手巧图...(中略)...经始于大徳且落成,其费钜工。” 可见颜辉在元代寺观壁画的艺术表现上,常使用富丽堂皇的重彩绘画表现,以 迎合大众所需,且所绘制重彩风格的释道画像广受欢迎。此庙宇壁画绘制于元大 德年间(1297-1302 年),此时的颜辉约 40 至 45 岁,从大都返回家乡的颜辉,带 来了许多宫廷壁画的“宫体名手巧图”,在此道观中派上用场。 颜辉除了道教人物的绘画,也画了佛教壁画,此已在文前介绍过,明初解缙 (1369-1415 年)《文毅集》中记载颜辉绘制江西泰和普阁寺,内容多为佛教故事 题材,可见颜辉在江西绘制不少的宗教壁画。可惜的是解缙并未说此壁画绘于何 时?可能完成辅顺新宫之后,另一项的绘画工程。 此外,颜辉的工笔重彩佛像,也在宁波一带盛行,在元代时期于浙江宁波的 海会寺便藏有颜辉所画的重彩观音像。89想必颜辉的重彩宗教人物画,必定能吻 合宁波一带的市民品味,和宁波画派的风格有相似之处。 颜辉一生的活动范围,主要活动游走于江南的浙江、江西一带,极可能学习 不少民间地方性的画派,例如临安、宁波画派等技法,而临安、宁波画派的技法 偏重于细腻描写,形式为重彩的风格,大多模仿南宋院派而成。此种重彩表现的 艺术风格早在年少时已经相当熟练,而南宋亡国后的颜辉,被元朝廷调到北京大 都城,担任宫廷壁画画师,见到不少北方宫廷的“宫体巧图”,而后便把此风格 带回了江南。而此时的颜辉已经融合南宋院画、临安画派、宁波画派、元代宫廷 的“宫体巧图”等技法自成一家,深受江南人士的喜爱,壮年时期(约 40-50 岁) 的颜辉,游走于浙江、江西一带,绘制不少重彩画的宗教图像,而此种重彩的宗 教画人物,主要是作为“祭拜”使用。因为元代的统治者信奉藏密,但对各宗派 的领袖给予扶植,施以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其中主流的地位为佛教及道教(尤 其全真教)。90而颜辉因此大量绘制此种类型的宗教绘画,也反映元代的宗教绘画 之盛行,也是个人为生活所需而作宗教画,这类型的绘画主要服务于有信仰的社 会大众,为数应该颇为壮观。 在元代艺术发展是一个蓬勃的年代,文人任官困难产生生活困苦,因此转入 元曲、剧本、书写碑铭、画师、算命...等,以谋取生存。而绘画也是多元发展, 南方业余性质的“文人画”兴起(主要对象在文人之间),民间寺观林立需要大 量宗教画,画家产生大量职业性的匠师,以求得三餐温饱,故颜辉以此宗教类型 的作品最多。 (四)禅画融入时期(约 50 至 65 岁) 颜辉晚年的画作极可能因为本身信仰的关系,在绘画表现上,加入“禅画” 的技法,使得和先前所学习的南宋院画、临安画派、宁波画派、元代宫廷的“宫 体巧图”等技法相结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自我表现风格。 颜辉所绘的《刘海蟾》、《李铁拐》,画面融和“院画”与“禅 画”的技法,而“禅画”的表现何时融入颜辉的艺术表现之中?是值得探讨的议 题。颜辉接触“禅画”,应该和佛教人士往来有密切关系,尤其与同乡的天如惟 则襌师(1276-1354 年)往来更为密切。惟则襌师,庐陵人,俗性谭,幼年出家, 后拜中峰明本(1263-1323 年)为师,得其法脉,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 年)曾 受师命分座说法;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 年)任苏州菩提正宗寺住持;至正十四 年(1354 年),朝廷册封为“佛心普济文慧大辩禅师”。91而颜辉何时和惟则襌师 有往来,笔者推论应该不是颜辉从大都当宫廷画工回江南时,因为颜辉在最晚 1290 年之前即离开大都,此时约 33 岁,此时惟则襌师才15岁,显然惟则襌师和 颜辉不会有什么交集,年纪差距甚大。 故颜辉和惟则禅师有所往来,应为禅师成年(如果以 18 岁计算,即西元 1293 年)以后的事情,但究竟何时已无法得知?笔者推论极有可能是颜辉中年(50-65 岁)的时候,因为在宋末元初时颜辉的风格是院派及民间宁波为主,此时期庄肃 于《画继补遗》(1298 年)并未说颜辉画作具有禅画“水墨淋漓”的展现,但之 后的贡师泰(1298-1362 年)与柳贯(1270-1342 年),却说颜辉画面具有禅画“水 墨淋漓”的展现,颜辉的禅画“水墨淋漓”的展现,极有可能是在西元 1298 年 以后的事情,此时的颜辉应为壮年(约 40-50 岁)。而前文有介绍过颜辉在壮年 时期以绘制江西辅顺新宫壁画(完工于西元 1302 年)为代表,所展现的是“宫体巧图”风格,与禅画“水墨淋漓”的展现有所不同。故推论颜辉禅画的“水墨 淋漓”展现为中年(约 50-65 岁)的时候,有以下两点可能: 首先,此时中年(约 50-65 岁)的颜辉的体力与眼力,按照生理而言逐渐走 下坡,无法负荷全部使用细腻院派的技法,所以画面局部使用禅画技巧来处理。 其次,颜辉如果中年时(50-65 岁),好友惟则襌师即 32 岁至 47 岁,两位谈 起佛教义理,与禅画意趣时较无年龄代沟,也较合情合理,而此时的颜辉极有可 能也想寻找宗教的依归。所以《刘海蟾》、《李铁拐》极可能是颜 辉绘于中年之时。 颜辉被元、明两代有些文人记载于书册之中,从这些片段的资料解读出,颜 辉在艺术史上必定有一定的重要性,并非一般民间庙宇的画匠而已。故颜辉是具 有儒生气息的书画艺术家,也可以说是有受过一定程度的儒家教育者,并且通达 儒家基础的经典学识,显然是一位饱读诗书的民间读书人。因此颜辉绝不可用“工 匠”、“画匠”的简易看法而鄙视之。经过本文探讨之后,颜辉的绘画具有以下特 : (一)颜辉的生平与风格 颜辉绘画的风格经过本文探讨后可以发现,颜辉的绘画风格是相当多元的表 现,其绘画师承与所学并不完全的清楚,但从传世画作与文献记载分析,具有以 下特色: 第一,颜辉绘制的题材相当多元,有人物、山水、猿猴、宫阙...等,可见是 一位相当多元的创作画家,许多的题材皆能运用,在画史中实属罕见。 第二,年少时(南宋未亡前)颜辉曾学习过南宋院派的技法,尤其在颜辉所 绘制的山水画中,可以发现南宋院派“斧劈皴”的遗风,是早期山水所学院派技 法的展现。 第三,江南的宁波一带,颜辉所绘制的宗教绘画大受欢迎,其风格为重彩的 形式,但面貌为何?今日已经无法得知,但身为江南的职业画家颜辉,曾到浙江 一带往来,所以极有可能学习民间宁波画派的技巧。而颜辉绘画养成在民间,可 能与年少时就接触宁波画派的技法有关。 第四,颜辉曾经学习过元初院派的风格,约青年时(20-30 岁),这种风格极 有可能和其亡国后征调北京为“画匠”有关。最晚在 1290 年以前,颜辉从大都 返回江南游走,展现出宫体巧图“重彩画”的装饰,这些表现方式颜辉多运用在 宗教绘画的人物题材上,尤其是寺观宗教壁画,其中以颜辉壮年(30-50)在江 西辅顺新宫的壁画为代表。 第五,颜辉约于中年(50-65 岁)与僧人有所往来,必定通晓不少的禅理意 境,而画面“水墨淋漓”的氛围学习牧谿一派的“禅画”技法,但并未像牧谿如 此豪放率性,而是使用较工整的笔法绘出,并加入院派技法。 第六,宗教人物画的表现,在颜辉的手中还有一种“水墨与色彩结合”之表 现,有别于“重彩画”与“水墨画”的明确界限,而是融合此二种技法成为颜辉 自我的独特语言,这极有可能是颜辉中年(50-65 岁)才产生艺术风格。 (二)士隐艺坛的艺术家 元代读书人处于变革的时代,求职(做官)困难,而许多遗民甚至对元朝异 族鄙视之而退隐山林,许多文人的生活产生困顿,例如龚开家徒四壁,坐无几席, 但坚持不卖画维生表示气节,最后穷困而亡。有的文人转入散曲、书写碑铭、转 入画家谋生,例如白朴(1228-1307?年),在元代以后写通俗的民众文学“散曲”、 “杂剧”等。 在整个宋末元初的时代交替点,读书人的命运只有三条(殉国、隐遁、任官), 在韦宾的研究中对于 328 位宋末元初的读书人统计,殉国者 21.65%、隐遁者 53.05 %、任官者 25.3%,其中以隐遁者最多,此时所流行的是“陶潜的隐士”思想。 93故此时的颜辉极可能转入职业画家,绘制图画求得谋生,并且绘制大量的宗教 人物绘画,使用“重彩的方式”或者“水墨与色彩的结合表现”来呈现,反映出 元代宗教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宗教图像。 颜辉本人是一位具儒家风范的人士,受过一定的儒家教育,并且善于书写书 法与绘画。绘制不少的钟馗画像,此种题材以水墨表现为主,并且强调“复古” 而追寻唐代的风华,此种钟馗题材主要表现出文人的寄托与愤慨。钟馗画像墨染 复古的风格,可以视为元代“文人画”中的“人物题材”之呈现。颜辉大量绘制 此种的钟馗题材,显然并非市场大众所需求的祭拜神祇,而是一种南方少数读书 人所雅赏、讽谕的画作,画面为手卷形式显然是文人案头上寄怀之物。而颜辉本 质饱含着大量的文人骨气,此类钟馗作品可能是颜辉书写胸中郁闷之情怀,借古讽今之作。 颜辉的风格多变且多元,和其生长的环境有密切关系,幼年曾受儒家薰陶的 文化,其文化本体是“儒家”的思想,可是在元大环境下,南方文人地位甚低, 不得不对现实环境生活低头。许多的文人隐居山林或在释道思想中寻找寄托,颜 辉显然并未隐居于深山之中,而是在红尘打滚卖画营生,但他晚年却和僧人有所 来往,也许是想在宗教思想中寻找依归。 风格多变的颜辉,也说明元代大环境体制下南方人的无奈,颜辉为了营生需 求,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步伐,广泛的学习多元面貌,以迎合市场各类人士需求, 这也造就颜辉的风格多元。而选择当职业画家的颜辉,这是他存活营生的方式, 他没有富贵的背景与雄厚的田财(要是有就不用当职业画家),在元代读书人、 艺术家,不像南宋有读书人的科举取士(元中后期才有之),以及完整的画院系 统,许多南方知识分子成为遗民,须转入“小道”才得以谋生,想必颜辉也是如 此吧! 颜辉向大环境的现实低头,但其天赋异秉、才学渊博,适应新环境而生存, 并且开发多种风格,是许多艺术家或文人无法办到的。 (三)颜辉海外的插曲 颜辉在 15-18 世纪的艺术评论中,于中、日两国产生不同的评价,中国文人 的评价较低,但在日本颜辉的评价甚高。此处将略谈颜辉的绘画风格对于日本的 影响,作为本文的结束。 颜辉释道像风格的东渡,学者徐鹤清指出,于鎌仓时代(1185-1333 年)在 日本的托摩派善于佛画,也学习 颜辉的风格。94但是颜辉在日本大受欢迎与记录却是在室町时代(1338-1573 年) 以后的事,在此时期的人物画出现专学颜辉风格的“颜辉样”大受欢迎。尤其是室町后期的画僧雪舟(1420-1506)便学习颜辉的画风。 颜辉在东瀛的评价甚高,日本学者近藤秀实指出,例如:长谷川等伯 (1539-1610 年)把颜辉、梁楷、玉涧并列;室町幕府末代将军足利义昭(1537-1597 年)把搜藏颜辉的作品归类为上部;中山高阳(1717-1780 年)称颜辉的画作为 “上品”。其都认为颜辉的绘画风格具“禅意”,使得颜辉大受欢迎,日本所接 受与了解的颜辉,也只有片段的禅画风格,但此种风貌是颜辉约中晚年才开始的 风格。可见日本并非全面性的了解颜辉,而是片段性的选择,只对晚年的“禅画” 感兴趣,至于颜辉早期还有院画、宫体...等风格却不重视。 但是藤氏又指出,自从明末董其昌(1555-1636 年)在《容台集》、《画禅室 随笔》中提出“南北分宗”的理论,颜辉的地位开始在日本动摇,且被评论成“北 宗”的人士,当中有赞同亦有反对的声音,例如桑山玉渊(1746-1799 年)持反 对态度;中林竹涧(1776-1853)表示认同。但颜辉的作品仍然有许多东瀛人士 的喜好。 在元代江南地区经济繁荣,且政府中央扶持宗教,使大众世俗画作有一定的 市场需求,尤其是宗教画。颜辉选择当一位职业画家,所绘制的宗教画,却使他 留名千古,杜哲森说: “颜辉善画佛道鬼怪,只能“打工"于寺院,靠画壁画求得温饱。而颜 辉的画却又比刘贯道富冲击力,它以“八面生意"的艺术能量跨过海洋 直抵东瀛,在日本岛上引起了反响,直接影响了日本室町时代的绘画发 展。七百多年前,一个画家凭藉作品本身的力量能在另一个国家产生如 此大的影响,在画史上尚不多见。” 转入职业画家的颜辉,必定意想不到,其作品竟然可在另一个国家中奉为圭臬。 也反映出中国文人史观的绘画史,对于此位天才型艺术家的忽略漠视,甚为可 惜,颜辉要是地下有知,知道自己对后代的影响,在日本与中国截然不同的发展, 不知作何感触? 本文节选自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学系博士生陈俊吉《元代颜辉的绘画风格类型探讨》A Study of Yan Hui (Date) and His Painting Styles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pf369.cn/article-7288-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元代颜辉的绘画风格及作品集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