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即八大山人,以下称八大或个山,皆指朱耷)有一首题画诗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这第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小编自言,最言简意赅的说出了他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着他所提示的这条线索,我们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欣赏这位伟大画家的艺术作品。 八大山人,俗姓朱,本名朱统×,后名耷。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为明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九世孙。其祖父朱多征也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当时颇有名气。父朱谋觐,善画山水花鸟,惜早亡。可见其宗室家学渊源深厚。 八大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享年八十一岁。幼负性绝慧,早事诸生业。明亡,甫弱冠,佯装喑哑。三十九岁上,遯迹江西奉新山耕香院,从颖学弘敏大师学,薙发为僧。 释名传綮,曾藏八大人觉经,遂自号八大山人,或谓寓“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之义。后居山二十年,称宗师,从学者百余人。其后,清廷诏举博学鸿词,临川令胡亦堂闻其名,迎入官舍,心不愿就,佯发狂疾,走还南昌。 八大山人善画山水和花鸟。他的画,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他的一花一鸟不是盘算多少、大小,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地位与气势。及是否用得适时,用得出奇,用得巧妙。这就是他的三者取胜法,如在绘画布局上发现有不足之处,有时用款书云补其意。 八大能诗,书法也好,所以他的画即使画得不多,有了他的题诗,意境就充足了。他的画,使人感到小而不少,这就是其艺术上的精妙之处。 其干擦而能滋润明洁。所以在画上同是“奔放”,个山与别人放得不一样;同是“滋润”,个山亦与别人润得不一样。如画鱼、鸟,曾作“白眼向人”之状,抒发愤世嫉俗之情。 其花鸟画风,可分为三个时期,50岁以前为僧时属早期,署款“传綮”、“个山”、“驴”、“人屋”,多绘蔬果、花卉、松梅一类题材,以卷册为多。画面比较精细工致,劲挺有力。 50岁至65岁为中期,画风逐渐变化,喜绘鱼、鸟、草虫、动物,形象有所夸张,用笔挺劲刻削,动物和鸟的嘴、眼多呈方形,面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鸟多栖一足,悬一足。 65岁以后为晚期、艺术日趋成熟。笔势变为朴茂雄伟,造型极为夸张,鱼、鸟之眼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幅“白眼向天”的神情。个山画的鸟有些显得很倔强,即使落墨不多,却表现出鸟儿振羽,使人有不可一触,触之即飞的感觉。 在八大的花鸟画中,有些禽鸟拳足缩颈,一副既受欺又不屈的情态,在构图、笔墨上也更加简略。这些形象塑造,无疑是画家自己的写照,即“愤慨悲歌,忧愤于世,寄情于笔墨”。他曾在题黄公望山水诗中写道:“郭家皴法云头小,董老麻皮树上多。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与宋山河。”表现出了他强烈的民族意识。 朱个山的画在当时并不太有名,传其法者仅牛石慧等人,但对后世绘画影响是深远的,他的艺术成就主要一点:不落常套,自有创造。他的大写意,不同于泼墨创始者徐渭,徐渭奔放而能放,八大山人是严整而能放。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等巨匠,莫不受其熏陶。 朱耷的字、号、别名特别多,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个山驴、人屋、良月、道朗等。后做道士,居“青云谱”。入清后隐其姓名,削发为僧时取法名传綮,字刃庵,用到康熙庚甲(1680年)55岁。号雪个始于41岁,用到55岁。 号个山始见于46岁,直到59岁,也是较为人熟知的字号。他还有驴、驴屋、人屋等号,驴款最早见于56岁,最晚是58岁。人屋、驴屋同时使用,60岁以前使用的字,号尚有法堀、掣颠、纯汉、綮雪衲、卧屋子、弘选等。 朱耷为僧名,“耷”乃“驴”字的俗写,至于八大山人号,乃是他弃僧还俗后所取,始自59岁,直至80岁去世,以前的字均弃而不用。其于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 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他有诗“无聊笑哭漫流传”之句,以表达故国沦亡,哭笑不得的心情。 八大的“少”(主题内容小,画幅大部留白),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廉”。少,一是描绘的对象少;二是塑造对象时用笔少。如康熙三十一年所作《花果鸟虫册》,其《涉事》一幅,只画一朵花瓣,总共不过七、八笔便成一幅画。 在八大那里,每每一条鱼,一只鸟,一只雏鸡,一棵树,一朵花,一个果,甚至一笔不画,只盖一方印章,便都可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可以说少到不可再少了的程度。前人所云“惜墨如金”,又说“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只有八大才真正达到了这点,可谓登峰造极,前无古人后无继者。 还有,他画上的题诗、签名和印章,也是怪怪的。例如他自号“八大山人”。其义的解释也很多版本,至今学者们还有不同争论。他有一方印章,印文刻作 ,有人说它是由“八大山人”四字组成,有的人则持慎重态度,称之为“屐形印”,因为它的形状像只木屐。至于他画上的题诗,许多句子更是令人难解。 然而,八大明确也明确的告诉了我们:“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又说:“想见时人解图画”。其实,他是很希望人们能够理解他的画中之意的(我想这也是所有艺术的本质,皆为表达)。因此,许多学者经细心的研究,从他的画意和字里字间,探听出许多真消息。 例如,他有一个画押写作 ,很长时间人们一直称它为龟形画押,因为其形状特别像一只乌龟。后来才看出,原来是由“三月十九日”几个字变形组成,这恰好是崇祯自杀的日子,标志着明朝的灭亡。那么这个画押,也就表示对亡国的纪念。 八大由于他的特殊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他的画作不能像其它其它画家那样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他那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那种怪怪奇奇的变形画来表现。例如他所画的鱼和鸟,寥寥数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倾是而非。特别是那对眼睛,有时还会翻白眼瞪人。 他画的山石也不像平常画家画那个样子,浑浑圆圆,上大下小,头重脚轻,他想搁在哪里就在哪里,也不管它是不是稳当,立不立得住。他画的风景、山、光秃秃的树,东倒西歪,荒荒凉凉,果真有这么个地方,我想谁也不肯到这里来安家落户。 个山在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尤其是“八”字和“山人”连笔很有特点,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其弟朱道明,字秋月,也是一位画家,风格与乃兄相近,而且还要粗犷豪放。 他的书画署名为牛石慧,把这三个字草书连写起来,很象“生不拜君”四字,表示了对满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他们两兄弟署名的开头,把个朱字拆开,一个用“牛”字,一个用“八”字。这样隐姓埋名,也可谓用心良苦。 朱耷晚年常住在南昌城内北竺寺、普贤寺等地。僧友澹雪为北竺寺方丈,与朱耷交谊很深。澹雪亦善书法,性格倔强,后来因触怒了权贵,说他“狂大无状”、被抓进监狱,死在狱中。 澹雪死后,北竺寺不久被毁。这段时间,朱耷外出云游,访友作画,画作颇多,这也是朱耷创作的旺盛时期。最后,在南昌城郊潮王洲上,搭盖了一所草房,题名为“寤歌草”。 当时诗人叶丹曾作《八大山人》诗一首,描写他在这里的生活情况:“一室寤歌处,萧萧满席尘,蓬蒿丛户暗,诗画入禅真,遗世逃名志,残山剩水身,青门旧业在,零落种瓜人。”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pf369.cn/article-7130-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八大山人书画作品欣赏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