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器是中国影响世界的标志性元素之一,也是科技考古介入较多且卓有成就的领域之一,而宣德青花瓷器更是文博界里讨论最多和争议频发的重要课题。实际上,无论是古人还是我们,在认识自然科学的能力上,都存在着相对客观的局限性,但是我们相信随着科学考古的发掘和持续提升,我们一定能找到进入自由世界的那扇大门。 图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团龙纹葵式碗 一、解析著录里的宣德青花 明王士性在其所著的《广志绎》中论述宣成二窑时提到:本朝以宣、成二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宣窑之青,真苏浡泥青也,成窑时皆用尽,故成不及宣。 还有《南窑笔记》里宣窑一节中记录:宣窑一种极其精雅古朴,用料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重。青花有渗青、铁皮锈者。 上述古籍里关于宣德青花的评论由古至今影响深远,乃至当下个别专家在鉴定宣德青花瓷器工作中仍坚持锡斑、渗青、晕散这些特点作为肯定与否的首要依据。但老一辈文物专家、学者根据考古实践发现:古人结论有悖于明代史实!早有相关著作多次进行揭示。摘录如下: 图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波涛缠枝莲纹碗 1.《中国陶瓷史》在介绍明代青花时提到:在传世的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不带铁锈瘢黑斑,而青花色泽又极为优雅美丽的制品。有人物画面的青花器,往往属于这一类,其所用的青料究竟是国产钴土矿,还是进口料加以精制的结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冯先铭先生所著的《中国陶瓷》修订版中论述宣德青花时说:宣德官窑器中有一类青花色泽偏淡,但并不带灰暗色,且无铁锈斑,极为幽雅,应是采用精炼的国产料绘画烧制而成,或用两种料配伍使用的结果。 图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双龙赶珠纹碗 3.耿宝昌先生在《国粹青花瓷辨伪》中依据1983年景德镇珠山宣德官窑旧址中出土的一件青花试料盘的考证中也证明:宣德时期已开始使用国产青料了。 4.近期北大学者胡东波先生在其所著的《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出土瓷器分析研究》一书中,根据对几组宣德青花的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后给出结论:他所检测的几个样品均属于高锰低铁青花料。与此同时胡东波先生还引用李家治先生的观点:宣德青花色料有两种,一种为高铁低锰,一种为高锰低铁,且高锰低铁型青花是大量的。同时胡东波又以此对比吴隽先生的研究成果也与之相同。 上述众多专家、学者的权威性科研成果证明:高铁低锰青花料和高锰低铁青花料,还有两种青料配伍的多元化青料都是宣德时期的主流品种。 图四: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盖罐 二、从考古出土和传世的宣德青花瓷器的发色中看到的客观性 氧化钴是在高温气氛中呈现出蓝色的矿物原料,因其具有着色力强和性能稳定的综合特点,所以氧化钴是烧制青花瓷器时采用的主要原料,简称青料。青料又依据产地不同进而分离出进口青料和国产青料,国产青料又分为平等青、回青、珠明青和现代极为纯净的氧化钴青料等。 进口青料译音苏渤尼青或苏麻离青,简称苏料。因其钴土矿物之中所含铁的比例较高、含锰的比例较低,所以又称之为高铁低锰料。宣德时期烧制青花瓷器时不仅使用进口青料,同时也使用国产青料,因国产青料中所含铁和锰的比例与进口青料的比值正好相反,故将国产青料称之为低铁高锰料。各种青料因其所含矿物成分的不同,所以不同的青料在相同的高温气氛中所呈现出的色泽也不相同。即便是同一种青料也会因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呈现出多种的发色变化,例如: 图五: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一束莲纹盘 1.同一种青料会因提炼的纯度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蓝色变化,如元青花、洪武青花、永乐青花和宣德青花采用的都是进口苏料,然而它们的发色变化却各不相同。 2.同一批次的青料会因烧制温度的不同,或因器物的釉料及胎土质量的不同和器物在窑炉里摆放的位置不同等因素而出现色泽的差异变化。 3.同一批次的青料在不同的火焰氛围里会发生色泽的变化,而装载器物匣钵的质量首先决定了匣钵中的还原焰是否纯正,尤其是国产青料在还原焰和氧化焰的不同气氛中会使青料中氧化锰的发色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4.著名学者张浦生在研究青花微量元素时,详细地分析了其中几种主要元素在各种条件下发生不同变化的规律:钴元素氧化气氛下呈蓝色、紫色,还原气氛下呈蓝色、暗红色。 虽然说各种原料都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可循,然而各种矿物成分匹配比例的交织变化和物质依存条件相互变化所产生的不确定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在鉴赏宣德青花瓷器的过程中应充分地尊重客观历史,采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谨慎实践,尤其是在没有科学仪器配合的传统鉴定时,一味地追求苏料特征,难免会造成认证时的误判,从而产生有损于文物保护事业的负面影响。 图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四季花卉纹碗 三、关于宣德青花艺术的历史评价 明代学者田艺衡在《留青日札》中记录:“宣窑”,大明永乐窑、宣德窑、成化窑,皆纯白,或回青、石青画之,或加彩色。宣德之贵,今与汝敌,而永乐、成化亦以次重矣。明代万历学者袁宏道在《瓶史》里记载:但得宣、成等窑磁瓶一二枚,亦可谓乞儿暴富也。 “青花宣德最贵”已成古今学界共识。不过问及:青花工艺自唐而始,宋、元、明、清各代都有为何“独誉宣窑”,再问因何而贵之时,却众说纷纭且不知其所以然。笔者带着这些问题研究考证后发现:宣窑之青确有独耀其身的客观因素,成就了“青花宣德最贵”的旷世美誉。 图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双龙穿花纹高足碗 1.独侍朝廷的御用属性决定了“宣窑之青”的至尊地位 王光尧先生的最新研究成果证实:御器厂的建立时间是在宣德元年前后。 同时耿宝昌先生在其《国粹青花瓷辨伪》一书中也曾提到:是否可以说青花瓷真正成为皇宫之需,设置官窑而大量生产就应当始于宣德朝。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耿宝昌先生对御窑厂是在宣德元年建立的观点是有支持倾向的。因此我们说:宣宗皇帝登基之时不仅结束了过去御用瓷器由地方官窑烧造的历史,同时也开启了御器厂专烧御用瓷器的全新时代。 图八: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钵 然而我们在赏析历代官窑青花瓷器时却发现:虽说至正、洪武、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在烧造技术、工艺和绘画风格等方面存有一定差异,但究其生产材料和烧色原理一致性的平台上看并无质的区别,只不过是器形的大点小点、粗点细点的变化,图案装饰大都为龙凤纹、云鹤纹、鱼藻纹、八宝纹、瓜瓞纹、人物纹、麒麟瑞兽纹、缠枝花卉纹等,尤其是永乐和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比较更为明显,若不采用非常专业的技术手段去刻意分析,仅凭正常的视觉观察是很难区别的。既然这样,宣德青花瓷器除了御用属性的特殊身价之外,还有哪些是提升“宣窑青花”市场价值因素的呢? 图九: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双凤穿花纹盘 2.丹青画师决定了宣德官样瓷器装饰艺术的时代特色 众所周知:历代宫廷画师的艺术作品,都会在其所属的社会艺术品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尤其是明代早期的宫廷画师,他们不仅开创了写意花鸟的艺术先河,而且引领了绘画艺术从工细传统向写意风格转变的发展方向。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画师们遇上了一位才华横溢且在瓷画艺术上喜于创新的开明皇帝,从而使画师们有机会将自己的艺术作品烧造在宫廷使用的陶瓷器皿之上,进而使原本就盖世一筹的宫廷瓷器成就了一代空前绝后的稀世珍品。有史为证: 明代学者谢肇淛在《五杂俎?景德镇瓷器遍天下》文中这样描述:宣窑不独款式端正,色泽细润,即其字画,亦皆精绝。余见御用一茶盏,乃画“轻罗小扇扑流莹”者,其人物毫发具备,俨然一幅李思训画也。 乾隆举人梁同书在《明窑合评》中说:宣窑选料制样、绘画、题款无一不精。青花用苏泥勃青,至成化其色已尽,只用平等青料,故论青花,宣德为最。 从古人笔记中我们可以看出:记录描述的瓷器绝非是画、染分制的流水线上生产的工艺品,而是出于当代丹青之手的艺术品,诸位先师都是从品鉴书画艺术的角度上来品鉴官窑瓷画,并用瓷画水平的高低来确定宣德青花的价值与否。那么,宣窑瓷器上到底是怎样的绘画艺术赢得了历代名家的一致赞许呢? 图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莲托八吉祥纹碗 3.苏青的晕散特性助写意小品在宣德名器上得以升华 本人曾有幸去过景德镇官窑博物馆,感悟颇深,宣德时期的宫廷画师名家众多,是哪位大家创造了哪些作品已无从考证,蟋蟀罐上诸多的花鸟纹饰给后人留下了随意联想的无限空间。虽说是花鸟题材的绘画艺术盛于唐宋,然写意之风却云起于明。将书画艺术烧造于瓷器之上更是让当时的宫廷器皿面貌一新。我们从蟋蟀罐中看到了诸多以苏料绘画的写意小品之后,不得不拍手叫绝。 飞鹰逐雁图、洲渚水禽图、鸳鸯嬉戏图等等,好像我们看见的就是一幅幅水墨丹青,仿佛置身于现实的自然场景之中。荷塘月色、清野飘香、芦苇摇曳、静谧恬美,苍鹰芦雁、鹭雀水禽、飞翔栖息、追逐嬉戏。尤其是青花苏料的洇晕特性,更加提升了瓷画近似纸绢水墨效果的艺术特征。烘染设色、浓淡干湿、皴擦点画、黑中留白,种种传统笔墨技法表现得是淋漓尽致,再加小品题材活泼、意趣横生。仕女图不仅描画出上流社会贵族妇女的婀娜矜持,同时又看到了淑女们在亭台楼榭中的生活场景,婴戏图展现出的孩子们天真、活泼、可爱的玩耍画面,充分地显示了太平盛世中百姓生活的天伦之乐,安静祥和。我们在品鉴陶瓷艺术品的同时又欣赏到了原汁原味的明代绘画艺术,也正是这些殿中画院人的作品 ,使原本民间常见的日用俗器,一蹴而就地生成了璀璨盈庭、光耀后世的艺术珍宝。我们说不清是苏青成就了小品,还是小品成就了苏青,但可以肯定地说:是宣德皇帝成就了一代空前绝后的官窑名器!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宣德青花瓷器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