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收藏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虽然没有什么天价的产生,这也是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吧。今天小四介绍一些将在中国嘉德香港春拍上拍卖的明代玉器。明代玉器继承了宋代和元代的艺术/工艺特点,造型粗犷,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胎体较厚,镂雕用法广泛,平面雕两层花,俗称“花上压花”。装饰线条刚劲利落,棱角分明,不拘小节。明早期的玉器并没有自己的风格,许多出土的精美玉器如上述的玉带板应该归入元代玉器的范畴之中,或者其原本就是元代遗留的玉器。 明 白玉带沁卮带高浮雕螭龙纹盖尺寸:高14.5cm 估价:HKD 150,000-200,000 玉卮杯体瘦高,有圆形执手,执手下缠枝承托,婉转柔美。杯身线刻,模仿高古蟠螭纹,缠绕纠结,其间点缀排列整齐的乳钉,庄重中又显现古典意蕴。玉卮有圆盖,盖上圆雕一双螭龙盘踞,气势威仪。杯足成喇叭形,足上刻柿蒂纹,简洁典雅。此卮以整玉掏空而成,玉质细腻洁白,莹润油亮,材质珍稀,工艺精美,气度不凡,为明代玉器之珍。 卮是古代一种器皿,常用来盛酒,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今有千金之玉卮,而无当,可以盛水乎?”从考古发掘出土和传世的汉代卮来看,主要有玉卮、漆卮等,卮由盖和卮体组成,卮体呈圆筒状,有三足,一圆扳手。 明 白玉提油仙鹤衔桃摆件尺寸 宽7.2cm 估价 HKD 120,000-180,000 此摆件白玉质地,头、尾等处有深色沁,犹如深色羽毛,与浅色羽毛相杂,分外自然生动。器物以圆雕之法琢出一只仙鹤回首,口衔桃枝,展身俯卧,泛波而游,如游弋于池塘之中。辅以线刻,刻划细致的翅膀翎羽,又刻并列阴线为尾饰,栩栩如生。线条圆转流畅,仙桃饱满硕大,绿叶翻转,别具新意。此摆件选玉温润,包浆均匀,是明代工形用料的完美统一。 明 白玉带皮卧狗尺寸 宽8cm 估价 HKD 65,000-75,000 白玉籽料,致密温润。局部有皮,呈秋梨皮色。立体圆雕一卧犬造型,犬伏地而息,身形瘦长,后腿蜷曲,前腿向前,头枕于前腿之上,前爪相搭,双目上顾,似在凝视,额间王字花纹,尾卷曲向前。玉工取天然玉色之驳杂,化皮毛色之变化。雕工简练而肌骨有形,富于变化,以双短弧线点缀犬身,以作皮毛花色,圆眼圆耳及口鼻皆以阴线勾勒而出,幷以细阴线描画脸部鬃毛,表现出狗的驯服姿态,惟妙惟肖,品相佳美。 明 白玉带皮狮子尺寸 宽4cm 估价 HKD 40,000-60,000 雕瑞狮衔灵芝,蜷卧,体态丰满,高额宽吻,双目如炬,由肩至臀沿线见浮雕出齿形背角,威风凛凛,长尾柔顺鬈于足侧,神情温和,作回首观望状。狮眼则施管钻而突出其神,后腿伸展则捕捉其形,将雕琢技法完全融入写实之中,更显大气疏朗,耳部、尾部及灵芝上巧留点点淡黄皮色,平添憨厚可爱之气。古印度以狮子作为佛法威力的象征,佛经中亦有“狮子吼”之说,后随佛教传入中国,成为流传至今的吉祥题材。此卧狮虽形体不大,但天真娇憨之态宛然如生,包浆滋润,不多雕镂斧凿,刀法精准传神。 明 玉雕螭龙钮印尺寸 高4cm 估价 HKD 40,000-60,000 玉印以白玉篆成,为方形印,印钮为立体圆雕的卧兽。卧兽沿印形呈四方围合状,兽身沿印身两面作曲尺形,尾部较长且尾端内卷。兽头略长,凸目、高鼻,双耳长而贴于头两侧,头部顶端有减地凸雕的长独角,独角前粗后细,贴于颈背。兽脊背有凸起雕刻,四肢抓地,骄健有力。卧兽口中咬含一束分缕卷云花枝,花枝线条流畅,分叉自然,以镂空雕刻而成,兽尾与花枝相接。卧兽胸腹部与印顶端形成高起的空隙,亦镂雕而成,其间可穿绳系挂。印身立面有黄褐色沁。印面以阴刻手法,仿汉代白文风格,篆刻“彭城仲子观察之和章”九字篆书。下刀果断,笔力苍劲,有秦汉铜印古风。 明 黄玉麒麟尺寸 高4.2cm 估价 HKD 40,000-60,000 玉质青黄,有大面积黄褐色沁。饰件为立体圆雕的麒麟。麒麟昂首挺胸,四肢矫健,踩踏祥云,宛若乘云而来。麒麟眉目突出,大口微张,口现尖牙,首生双角,颌下生须贴颈。从身体两侧由前肢胸前生出“S”形卷云纹,与麒麟头后相接,相接处形成窄小镂孔,可作系挂。大尾较短,尾毛以细密线纹表示,蓬松柔顺,大尾贴于肩背上的祥云。麒麟肚腹与祥云之间,穿插以镂空雕刻。四肢股部上有双刀深刻出的火焰状羽纹,更显麒麟腾云飘逸之姿。 明 玉雕带沁熊尺寸 高6.5cm 估价 HKD 40,000-60,000 此作以白玉制成,玉质中多处有褐色沁。玉熊作蹲卧状,后肢蹲坐,左前肢置于胸腹之间,右前肢放于胸前,其掌置于口中,呈进食状。熊口微张,与前掌接触处有钻孔,可系挂。熊头略大,圆中带尖,熊鼻较长,双眼凸圆,两圆尖耳。立体圆雕的熊首,突出塑造了外鼓的脸颊,使得安坐进食的灰熊略显野性。熊背部出凸脊,周身光素,仅在头背部、脊背处、后肢等部位深刀斜刻,以示结构之转折。头部近背处及后肢上,有细密阴刻线,以表毛发。此玉褐色斑瑕较多,工匠施以“巧作”,将斑瑕处做成熊之眉、目、鼻、耳,以及大片背纹,以此代表熊身之深色部位与毛发,生动可爱。 明 青白玉带沁龙虎风云际会佩尺寸 高7cm 估价 HKD 35,000-45,000 玉佩呈长方形,玉质坚实,精光内蕴,局部受沁,透雕龙虎纹。螭龙作卷草身,颔首屈身,张牙舞爪,身躯蟠曲,趾爪分明,螭首向下俯瞰;虎尖耳方面,额饰王字,双睛圆睁,脊背隆起,毛发上扬,亢奋激昂,气势凶猛。《周易》:“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万物睹。”古人视龙与虎相聚乃“风云际会”祥瑞之象,以比喻有才华、有作为之人在难得时机相聚一起。此玉佩刀法简明生动,形神兼备,布局合理,构思奇巧 明 黄玉镂雕龙佩尺寸 高6.5cm 估价 HKD 25,000-35,000 玉佩为黄玉质,呈椭圆形,局部有较大赭色沁。玉佩两面分别雕刻瑞兽。一面若螭虎,大头、兽身,作匍匐游走之姿。身形占据椭圆形佩之一半。凸目、短鼻,额首两侧有大耳,前肢与肩背连接处粗壮有力,身后部作分叉卷尾,分别卷向两侧。虎周身无雕饰,光素中凸显苍劲。另一面雕刻行龙,龙作半围合状,恰与螭虎之身形形成环状。龙头较大,长嘴、圆目,小尖耳,龙角修长,随形平贴于龙颈背之上。龙之四肢矫健粗壮,前肢与虎尾相接,有长尾内卷交于龙后肢与虎前肢处。龙身整体光素,于背部、尾部及后肢上有深褐色沁斑,更增姿色。 整件玉佩构思新奇,龙虎相伴,塑形巧妙,且多以镂空雕刻塑形、装饰,浑厚中又不乏龙虎游走自如、嬉戏灵巧的气势。玉佩琢磨光滑,玉质温润,艺术设计精妙。 明 白玉鸭和灰玉鸭 (各一件)尺寸 宽7.6cm 估价 HKD 60,000-80,000 圆雕宝鸭两只,皆作回首姿态,泛波游弋。一鸭玉质青白,鸭腹底处隐有沁色一抹,口衔水草;另一鸭灰玉碾就,皮色斑斑,宛如彩羽,妙趣天成,口衔小鱼。两禽形态圆润可爱,翅羽敛于身侧,双足隐于身下,嘴喙平直线条,与鸭身圆转流畅的线条形成鲜明对比。鸭翼勾勒整齐,以各种阴线将水禽颈部、尾部及身翼之三层不同质地结构的羽毛勾勒尽出,细节写实逼真,立体感强,深受元代春水题材玉作之风格影响。明代肖生玉雕传世较少,而以玉鸭特受青睐,因谐音 “一甲一名”,寓科场高中之美意。此玉鸭做工精致细腻,选玉温润,包浆均匀,寓意佳美。 明 褐玉太平有象尺寸 宽6cm 估价 HKD 50,000-70,000 青玉器表重沁,局部呈褐色,包浆自然,苍劲古雅。圆雕象纹,体形圆浑,呈卧姿,尖眼,叶形大耳,上以涡线勾出耳蜗,象牙弯尖,象鼻长而弯曲甩至腿部。四肢弯曲,蹬地有力,腿部肌肉丰满,用推磨加阴刻线表示粗壮,幷以短曲线装点象额头至身背,以示象之皮肤褶皱。尾巴长且粗,贴于象腿一侧。整体线条简洁,刀工粗犷,体态憨厚,神情逼真,显示出明代玉雕的风格。 明朝中期的玉器趋向简略,承袭元末明初文人文化的兴盛,出现了具有文人色彩的玉器,如青玉松荫策杖斗杯等。明中期玉器的加工与集散多集中于东南地域如南京、上海、江西等地。晚明前期东南一带社会稳定,城市经济繁荣,民间富裕,因此玉器产量有所增加。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pf369.cn/article-6585-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明代玉器——2018年中国嘉德香港春拍拍品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