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度繁荣时期,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民间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同时又相互影响,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宋代商业的发展也大大超越了前代,大小城镇兴旺发达,纸币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海外贸易盛况空前。基于这种社会状况,宋代的艺术市场发展起来。 郭熙《窠石平远图》 这是宋代文人士大夫试图通过书法来表达自己的审美要求和塑造理想的审美对象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谁来画 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和民间绘画是其书画创作的三大主体,其中真正进入市场的是民间绘画。据元人夏文彦的《图绘宝鉴》记载,当时有名可考的民间画工就多达800余人,如此庞大的一个书画创作群体,自然成为当时书画市场的最大卖家。 马远《山径春行图》 宫廷画院的画师们鉴于其御用身份,卖画自然不是其营生之道,宋代的宫廷画师在徽宗时已被纳入到国家政府机构,成为“士”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士大夫们虽然时有“墨戏”,但却耻于卖画。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汴京城里的画家刘宗道,擅画“照盆孩儿”,每每创作新稿必同时画出几百张一次兜售,以防别人伪造。专画楼台建筑的赵楼台、工于婴儿题材的杜孩儿等画工在东京城卖画也都享有盛名。 宋代陈居中《四羊图》 绢本设色册页 诸多史料证实,宋代的艺术市场存在一个有规模的、以民间画工为主体的、集创作与出售为一身的参与群体。 书画的创作兼卖家群体产生之后,交易活动的舞台——艺术市场如何呢?据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无名氏的《西湖老人繁胜录》、吴自牧的《梦粱录》等史书记载,北宋的东京城和南宋的临安城都有相关的书画买卖行业。当时的东京大相国寺每月5次开放“万姓交易”(即庙会),出售笔墨文具的摊点到处都是,书籍、古玩、图画等买卖交易也颇具规模。临安的夜市有细画绢扇、梅竹扇面、山水扇面的买卖活动。东京的许多酒楼、茶肆、熟食店等也在店内悬挂字画,装点室内,供顾客消遣之用。如若逢上年节,市民还能租赁到屏风、画帐、书画等陈设物品,岁末尚有门神、钟馗等节令画销售,市场甚为繁荣。 《清明上河图》中售卖字画的摊位 宋之前的唐代,市(商业区)坊(居民住宅区)分开,黄昏后锁闭坊门,禁止夜行,商业活动只能在白天市里进行。随着北宋的东京城、南宋的临安城以及其他大中城市的日渐繁盛,这种界限就逐渐被打破。相同行业的店铺相对集中,工商与市民杂处,面街开店,随处可见商铺、质库(即当铺)、酒楼和食店。颇令今人惊讶的是,当时的日本扇、高丽墨以及大食(阿拉伯)香料、珍珠等异国商品在东京的市场上也是热门货物。社会对书画的需求已蔚然成风,朝廷也逐渐放开市场,同时在货物辐辏之地设置税场,可观的书画商税收入充实了政府财政。在这样的艺术市场下,民间画工为了生存,激烈的行业竞争在所难免,史书中不乏有据可稽的史实。 《清明上河图》中售卖绢扇的摊位 《溪堂集·上南城饶深道书》载,画工施氏和郝氏二人皆以卖画为生,由于市场竞争,结果施氏成为赢家,郝氏为了生存,竟然不耻师从施氏。另一位出身书画世家的屈用诚,为了迎合市场对许道宁画风的青睐,毅然决定放弃祖传画风而追摹许氏。市场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同时也折射出市场中优胜劣汰、一切以供求为导向铁律的残酷性。社会对书画的需求成为一种风气后,造假作伪自然就会出现。《宣和画谱》《玉壶清话》等史籍中皆有当时书画收藏家把假的签名、图章和落款添加在摹本上借以牟利的记载。 时下艺术市场的重要中介拍卖行在宋代也已出现。宋人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曾这样载道:“张侍郎典成都时,尚存孟氏有国日屏衣图障,皆黄筌辈画。一日,清河患其暗旧破损,悉令换易。遂命画工别为新制,以其换下屏面,迨公帑有旧图,呼牙侩高评其值以自售。”此处的“牙侩”即是书画交易中的中介人,他们的行为可以说是今天拍卖行之滥觞。二者实质相同,后人仅仅使其规模化、机制化罢了。 宋代徐崇矩《红蓼水禽图》 谁买单 宋代的书画流向无外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宫廷内府,这是最大的书画流向单位。早在宋初的太祖、太宗时,宫廷就有书画搜求活动,至宋徽宗时,宫廷收藏已蔚为大观。成书于宣和年间(1119~1125年)的《宣和画谱》记载当时宫廷所藏绘画达6396件,《宣和书谱》所录书法作品达1344件,宋徽宗的收藏规模不言而喻。 二是私人收藏家群体。如楚昭辅、王溥、王贻正、苏易简家族、米芾父子、赵令峙、赵与勤、贾似道等,他们大多出身官宦,并兼擅书画。 三是为了装堂饰壁而买书画的熟食店、药铺、酒店以及茶坊等行业的老板们。他们求购书画意在装饰堂壁和供顾客消遣,雅俗共赏的作品是他们的首选。最后的群体就是一般的市民百姓,节令画是他们的选择对象,财力的不足与文化的匮乏使他们在书画买卖中大受限制。 刘家上色陈檀楝香 宋代的艺术市场中,书画买卖形式是多样化的,它包括店铺交易、集市贸易和当铺三个主要形式。这些形式适应不同的买卖群体和交易情况,既灵活又适用,同时对于繁荣书画市场也大有裨益。当今近乎“贵族游戏”的艺术品买卖,在宋代亦然。 《宋人摹郭忠恕四猎骑图》 今人李华瑞先生曾统计:当时的土地价格是1亩合146~2500文,大米1斗合20~300文,黄金1两合5000~35000文(1000文=1贯),而米芾的《画史》曾记载唐人的一幅《散牧图》竟然卖到400贯之多!真可谓“价值千金”。 我们对业已成为模糊历史的宋代艺术市场的回顾,庶几能对当下火爆的艺术市场有所借鉴。 岁月悠悠,中国的艺术市场毕竟在艰难中进步。历史就是如此,愿意跟着走的,它拉着你走;不愿意跟着走的,它就推着你走……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宋代书画市场:谁来画?谁买单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