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州时期就已诞生的它,一直到唐代以前都是没有彩绘的,即便偶尔能见到刻绘花纹,也大多是不上颜色的。我们充满智慧的先祖,正是看到了这个问题,从唐代开始,就借用釉的色泽,来追求瓷器的别致观感。及至南青北白大格局的形成,中国的瓷器便真正走进了七彩缤纷的世界。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见识下瓷器家族常见的几种色彩: 1 | 褐绿彩 顾名思义,是用褐色和绿色描绘的画面。同当时的唐三彩相比,褐绿彩颜色单调了一些,不过唐三彩是陶器,烧制难度不如瓷器,故能在瓷器上烧出两种颜色,亦算得上是一大开创。褐绿彩的画面非常丰富,人物、花鸟、山水、图案、诗词,涵盖了后世所有瓷绘题材。虽然近年来发现了三国时的褐斑青釉瓷,但学术界还是公认长沙窑的褐绿彩是彩绘瓷器的鼻祖。 2 | 白釉黑彩 宋代瓷器相当繁华,现在鼎鼎有名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还有龙泉、耀州、建阳等显赫一时的大窑,都是做单色釉的,在釉面色泽上作文章。只有磁州窑,执着地在白瓷上画黑色画面,从北宋一直画到现在,有种“虽千万窑,吾往矣”的气势。白釉黑彩又叫白釉黑花、黑白花,是用毛笔蘸黑颜料,在上了白化妆土的胎上作画,然后再上釉烧制。还有剔花,一般先用毛笔涂出树叶的形状,再用刀剔出叶脉,珍珠地划花,随后用木管蘸颜料,戳出来许多圆形,这种手法多见于磁州窑系的登丰窑。 3 | 青花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青花瓷也是目前最被人们所熟知的瓷器品种,在世界上享有广泛的声誉! 4 | 红绿彩 红绿彩不只有红绿两色,有时还有少量的黄色和黑色。烧红绿彩的窑口很多,山西长治窑、河南扒村窑、山东淄博窑等等,这些窑口都在北方,时间是在女真人统治下的金代。当时南方是南宋政权,后世常常把金代和辽代瓷器划归到宋瓷,所以红绿彩还有另一个名字——宋加彩。“加彩”两字很形象,颜色是后加上去的,简单来说就是先烧好白瓷器,然后在釉面上作画,再进炉低温烤一下,让颜色溶进釉里。 5 | 釉里红 釉里红是以铜发色的釉下红彩,元代景德镇首创,特点是颜色有晕散,红色里经常出现绿色的斑点,叫美人醉。釉里红对窑温和气氛(窑内氧气浓度)的要求十分苛刻,元代常把握不好,因此烧出的釉里红偏黑,许多都会看不出红色。但是我们的先祖从来都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创新研究,到明宣德时期,釉里红的色泽便稳定了下来,然后又烧了三百年,到清雍正时,终于做出了完美的釉里红。 6 | 青花釉里红 前面我们讲到釉里红十分难烧,但还有更难的,那就是青花釉里红!青花是钴蓝,釉里红是铜红,两者对窑温和气氛的要求都不相同,要把两种颜色烧在一件器皿上,需要抓住同时满足两者要求的那一团火,说实话这可真的是全凭运气。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古代青花釉里红瓷器,其实每一件背后都有着堆积如山的废品,故而古董行有句俗话:青花带红,价值连城。 7 | 五彩和斗彩 五彩的“五”是个虚数,颜色不只五种,明代有红、绿、赭、黄、紫等色,清代又加进了黑、棕、蓝等等,现在景德镇的五彩颜料有近百种。明朝早期的五彩,是用毛笔涂抹出的色块,颜色光鲜,但细节却不甚分明。至于斗彩则一定要用青花勾线,然后釉上五彩填色。做斗彩很麻烦,要先画釉下青花烧一次,再画釉上五彩烧一次,为什么不全画在釉上呢?因为官窑五彩瓷追求的是工笔国画的效果,画过工笔画的朋友都知道,要先用墨勾出轮廓,然后再上色。但明代瓷工面临的问题是,没有模仿墨色的釉上颜料。 8 | 珐琅彩 珐琅起源于西方,类似于彩色玻璃一类的颜料,画在金属器皿上。元代时蒙古军队从西亚掳了一批珐琅工匠,安置在云南,当时叫大食窑或者鬼国窑。到明代时这种技术实现本土化,叫铜胎画珐琅,也就是著名的景泰蓝。康熙时的珐琅彩瓷器是通体画满的,已经看不见瓷了,还有紫砂胎珐琅彩,也是全部画满的。故而这一时期的瓷器沦为了珐琅的载体,瓷本身的审美意义已经淡化了。 9 | 粉彩 粉彩瓷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在众多的清宫廷粉彩瓷中,慈禧粉彩简单率直,浓笔艳抹,富贵豪华而别具一格,红鸟牡丹富贵罐便是其风格的经典之作。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pf369.cn/article-6374-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瓷器家族的釉色世界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