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西极天马之歌》,汉武帝刘彻作,见于《史记 乐书》。 这里说的,就是汗血马。 汗血宝马,学名阿哈尔捷金马(拉丁学名:Akhal-teke horses),原产于土库曼斯坦。 汗血宝马的皮肤较薄,奔跑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容易被看到,另外,马的肩部和颈部汗腺发达,马出汗时往往先潮后湿,对于枣红色或栗色毛的马,出汗后局部颜色会显得更加鲜艳,给人以''流血''的错觉,因此称之为汗血马。 阿哈尔捷金马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全世界汗血马的总数量非常稀少:一共只有3100匹左右,产于土库曼斯坦,并当做国宝赠送他国。 在古代文学著作中,汗血宝马能够“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一般来说,马的极速是每天150公里左右,最多也不过200多公里。汗血宝马的最快速度记录为,84天跑完43000公里。 经测算,汗血宝马在平地上跑1000米仅需要1分07秒。 汗血宝马非常耐渴,即使在50摄氏度的高温下,一天也只需饮一次水,因此特别适合长途跋涉。在1998年一场赛程为3200公里、赛期60天的比赛中,54匹参赛汗血马都坚持到了终点。 中国西部,甘肃省博物馆。 对于中国历史而言,唐宋时期,无疑是一个类似于分水岭的时代。宋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主要在陕西西安,河南洛阳一带。唐以后,中心逐步南移,分散到了河南开封,浙江杭州,江苏南京,北京等地。这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历程,是具有重大改变意义的大事。 甘肃,古称凉州。是取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都诞生在甘肃。周人崛起于庆阳,秦人肇基于天水、陇南。甘肃在先秦时代位置极高,直到唐代还是中国极为重要之地。 今人很难理解,甘肃地区那么多沙漠,为什么从秦到唐,历朝历代都那么重视?这就要说到一个重要名词-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唯一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和北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西北—东南走向,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整个甘肃省完全包覆了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西汉初年,西汉政府所管辖地区,并不包括河西走廊。长城以外属于匈奴。西汉初年,在高祖刘邦对匈奴作战失利之后,政府一直采取消极防御,并采用"和亲"和"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的绥靖政策,希图匈奴人不再南下侵袭。但作用不大。 建元六年(即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开始亲政,于公元前133年开始了对匈奴的战争。大小战争进行了二十余次。期间互有胜负。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在骠骑将军霍去病的进攻下,匈奴浑邪王投降汉朝。匈奴残部退出了河西走廊。惨败后,匈奴人发出了“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悲鸣。 汉武帝在原匈奴地界设立酒泉郡(公元前121年),武威郡(公元前121年),张掖郡(公元前111年),敦煌郡(公元前88年)。这就是有名的河西四郡,加上敦煌以西的阳关和玉门关,史称"列四郡,据两关"。 汉武帝、昭帝时在渠犁、轮台屯田,置使者校尉领护,以供应往来使者。都护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小野云沟附近),屯田都尉属都护,辖西域三十六国(后增至五十国)。西域都护官秩二千石,相当内地郡守,其下设副校尉、丞、司马等属吏。后来由敦煌太守兼管西域事务。 西汉政府设置河西四郡,促使了新疆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将河西游牧区建设成为农业区,促进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使得丝绸之路沿途通畅。“而敦煌置酒泉都尉;西至盐水,往往有亭。而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史记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汉武帝除了打通河西走廊,还有一件奇事,为了几匹马发动的战争。 《史记》中记载,张骞出西域,归来说:“西域多善马,马汗血。”元鼎四年(公元前112年)秋,有个名叫“暴利长”的河南南阳囚徒,在敦煌捕得一匹汗血宝马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得到此马后,欣喜若狂,称其为"天马"。并作歌咏之, 歌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汉书-西域传》曰:“大宛国多善马,马汗血,言其先,天马子也。”应劭云:“大宛有天马种,蹋石汗血。蹋石者,谓蹋石而有迹,言其蹄坚利。汗血者,谓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号一日千里也。” 最初,汉武帝为了得到更多的天马,派百余人的使团,带着重金前去大宛国,希望换回种马。来到大宛国首府贰师城(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后,大宛国王却不肯以大宛马交换。汉使归国途中,黄金被劫,汉使被杀害。汉武帝大怒, 遂命令武力夺取。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领骑兵数万人,行军4000余公里,到达大宛边境城市郁城,但初战不利,未能攻下大宛国,只好退回敦煌,人马十存一二。三年后,汉武帝再次命李广利率军远征,此时大宛国发生政变,与汉军议和。汉军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3000匹。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玉门关时仅余汗血马1000多匹。 西汉的汗血宝马,繁殖到今天的已经不可见,但是出土文物却清晰的反映出汉武帝时汗血宝马的形象。1969年10月,甘肃武威。东汉灵帝时期的张姓将军墓出土一匹铜奔马,马高34.5厘米,作疾速奔驰状,其右后蹄下踏一飞鸟作为器座。这么小的一个飞鸟却承受了整个马俑的重量,充分反应出我国汉代工匠高超的力学技巧和工艺水平。堪称我国汉代青铜艺术品中无与伦比的珍品。后来被命名为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现藏甘肃省博物馆。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 其实,这件文物,并不是什么马踏飞燕。而是历史上记载的天马的象征。天马行空,意思是天马可以在天上奔跑,其脚踏飞翔的燕子,正是它在天空奔跑的象征。甘肃省博物馆的这件文物,应该正名为青铜西极天马俑。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pf369.cn/article-6263-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揭秘汗血宝马与汉武帝马踏飞燕的故事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