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完白,号完白山人,还有完白、古浣子、游笈道人、龙山樵长、凤水渔长等别署,安徽怀宁人。父亲以教书为生,家贫,石如常同村人打柴理家,有暇则随父读书写字或刻印,并以作品上市求售。父亲年老,他奔走四方,卖艺为生,负担全家生活。后来在南京得识大收藏家梅,寄居其家,尽观所藏并临摹,数年后书法成功,乃出游名山,读碑访古,书艺益进,名遍海内。 他的书法刚健浑朴,曹文敏评他的四体书为国朝第一;他的篆刻亦刚健而婀娜多姿。 邓石如与蒋仁、巴慰祖同年,这时新安一派印坛,正由巴慰祖重整旗鼓,与西泠一派分道扬镳,而邓石如既不走新安老路,也不用西泠新法,以其雄厚的书法基础,治印一如其书法,在印坛异军突起,互为犄角,人称“邓派”,或称“皖派”“新徽派”。他的治印给后人的影响深远:徐三庚、赵之谦、黄士陵、吴昌硕等篆刻大家都曾向他学习,传其衣钵而谨守师法的有包世臣,及再传弟子吴熙载。 翻开一部印学史,在邓石如之前,任何篆刻派系,都是推崇以秦汉印为师法,篆刻家们苦思冥想,欲从秦汉印中脱颖而出,虽不乏自成一家者,但大多在秦汉印窠臼中,运用刀法、章法、线条之变化做文章;而邓石如,不高标对秦汉印的学习,他把深厚的书法成就运用到印章里来,创立“印外求印”的主张。 印章文字及文字与文字之间的布局——章法——是治印的难题,要处理好,非要有精通文字学和书法的根基。邓石如对此提出,应采取“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程式,寥寥八字,点出了章法的要领,这主张在其印作中时有表露,尤其是四十岁以后的作品,更见完善,加上笔意浑穆,骨力充沛,气象万千,在当时印坛确是耳目一新。 邓石如曾为罗聘(两峰)刻“乱插繁枝向晴昊”一印,其边款说:“两峰子画梅琼瑶璀璨,古浣子摹篆刚健婀娜”,这“刚健婀娜”,正是他对自己篆刻文字线条处理的写照,也是一致公认的恰当评语。“刚健”与“婀娜”是一对矛盾,等于“硬”同“软”的关系,要在方寸的印章中求得统一而谐调是十分困难的。邓石如处理得很有分寸,尤其是朱文印,他以圆劲富有弹性的线条,与小篆千变万化的婀娜姿态,运用到刻印上来了,这是前人所未有的。自从邓石如成名之后,印坛发生巨变,学习他的人与日俱增,至此徽派印章很少有人问津,浙派印章亦成余波了。 “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一印,上海博物馆藏,是邓石如典型的“印从书出”的作品,小篆的笔意浓郁,线条圆劲而流畅,运刀如笔,一表无遗,完全摆脱了当时徽、浙两派运刀锋芒毕露和琐碎迟缓的印风。后来吴熙载的白文印,十有八九继承这种程式而发挥得更流畅舒展。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一印,是邓石如朱文印的代表作,也是邓派朱文印风貌的典范,在笔画悬殊的情况下,章法紧凑,浑然一体,疏密自然,一无匠气。“刚健婀娜”和“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理论,在此印中完全具体地呈现。《篆刻丛谈》作者曾说“密处颇有江流有声之感,疏处令人有断岸千尺之态”;线条圆转刚健,并用粗细、断续,加上小篆的笔意,赋予线条之婀娜动态。吴熙载、赵之谦的小篆朱文印都有类似的表现。这方印确是邓石如的大手笔,是前无古人之作。印藏杭州西泠印社。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pf369.cn/article-5975-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邓石如印章欣赏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