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鬼谷子下山拍出天价后,元青花仿造品无处无有,害了无数收藏爱好者。现在我提供一组南海元青花结晶斑、铁锈斑放大图给喜欢研究元青花的朋友,做为学习研究元青花的依据。这些图片是用800倍放大镜放大的效果图。这对元青花研究具有很大的帮助。 元青花结晶斑、铁锈斑的形成,我经过观察,卵白釉的元青花表面施一层透明釉。结晶斑已经渗透了表面的透明釉,同时也对透明釉有一定的影响。结晶斑渗透的地方表面的透明釉下凹,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凸凹感。结晶斑渗透浓深的地方。由于苏麻离青钴料中铁成分经过长时期氧化慢慢生成铁锈斑。所以铁锈斑是后来才出现的,不是当时生产时就有的。在这里我把看到的和学到的点点滴滴与大家交流。 元青花瓷图纹所用的钴料即颜料中因含有杂质,故在烧制中杂质和色素颗粒聚集常形成条形或斑状的积青处(或称做凝聚斑,即出现在青花颜色中凝成的深色发黑的斑块、斑点带),如积青处杂质含量过多达到临界值,便又会析出一种很小的斑点状结晶,被称做结晶斑,俗称为“铁斑”。“铁斑”现象在书中都介绍得十分简单,比如《中国古代瓷器鉴赏词》中说:“元青花苏料、进口料、釉面有黑铁斑点”。《元代瓷器》中说:“进口料为画的青花文饰浓艳……带有黑褐色的斑点。”仅此而已。 至于通过观察“铁斑”之形态,来鉴定器物年代属性或真假之分可靠性有多大,现阶段研究表明其只能提供参考为宜,还不能够像元青花瓷的其它构成因素,如颜料、胎土、釉质、绘画风格、工艺形态等的判断起到决定性作用。 另外,并非所有的元青花瓷都会出现“铁斑”,特别是一些至善至美之器无“铁斑”,还有一些元青花瓷器物“铁斑”极少极小,得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无“铁斑”器物也是元代时力求在工艺上追求完美的根本目标,因此,实不宜以有无“铁斑”来做唯一真假依据。这是我们在说“铁斑”时应掌握在先的情况。 我们谈到有“铁斑”的器物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以进口苏勃尼青钴料(或译为苏尼勃青、苏麻离青、苏来麻尼、英文Soleimani等等,都是一个东西)为代表的器物。另一类是以进口和国产钴料混合后为代表的器物。 进口苏勃尼青钴料的“铁斑”形成是因杂质中含有铁成份,国产钴料则因杂质中含有锰成份所以再称“铁斑”实为不宜,但目前也没有直接叫“锰斑”的,而是仍然都叫成“铁斑”,包括进口和国产混合钴料形成的“铁”、“锰”混合斑也都称“铁斑”。这只能看做一种称谓,大家的习惯而已。 这里,一定要搞清“铁斑”和积青处(凝聚斑)的关系,“铁斑”是在积青处的基础上形成,即积青处是先决条件。无积青处则无“铁斑”。积青处是一种凝聚出来的发黑色的斑,而“铁斑”则是从这种聚成黑色的颜色斑中析出的结晶状含金属斑。这种含金属斑以前者为基础,是前者的反应。这种结晶体的含金属斑其化学成份不仅仅只有“铁”或“锰”,还有很多其它成份现未能揭示(铁元素为三氧化二铁,锰为氧化锰)。 “铁斑”的鉴定价值在于,可以通过其形态、颜色的不同得出判断的参考意见。但是“铁斑”现象很复杂,大小形状、颜色均变化万端。每一器之间均不相同。如不是真正掌握其关键特点,很易由此得出错误以偏盖全,即以“铁斑”一点来否定全体,特别是在器物主要特征均相符的情况下,如颜料、胎釉、胎土、加工造型均符,确因没看对“铁斑”对器物进行一点否定,这样的结果是不公正的,也是不能服人的。故我们有必要对这一敏感性的参考性因素进行反复阐释。 一、“铁斑”形状: 1、变形点、块状。有单点、多点、聚合点。不论单、多或聚合,均为不规则圆、块或不规则多点联缀滩涂纹。其边缘或较毛糙、或较圆润。大小直径在1毫米至2毫米左右或更大。 2、变形长条状。长条、短条,方向随积青处凝聚斑深黑颜色的走向或垂或横或斜,边缘不规则多变或毛糙。长3至5毫米左右,或更细长,或点状排列成长条等更复杂形态。 3、丝散状。40倍放大镜下,呈现如蜘蛛丝般的结构纹,有的如同丝网纹、或乱态变化丝纹、或点状、条状加丝网纹、或点状混合加丝状纹等。 4、火山坑状。点、块中间破泡后形成类似火山口形状,即破处一圈为小深坑,周围一圈陷于釉内(有根),称为火山斑。 5、极小斑。需使用40倍放大镜才能看到的极小的斑。元青花瓷的“铁斑”数量随器物精细程度或烧制情况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进口钴料或以进口钴料为主之精妙器物“铁斑”相对趋少趋小,国产钴料为多的混合料或比较一般的器物,“铁斑”相对趋多、趋大。 二、“铁斑”颜色: 进口钴料中的杂质主要是三氧化二铁,而国产钴料中的杂质主要是氧化锰,故“铁斑”即结晶体形成后的颜色均不同。 1、进口苏勃尼青钴料“铁斑”呈色为发暗的黑、黑灰、灰或色中略带褐色,褐色不重,当我们看苏料时,其“铁斑”色越暗则料越精纯。一般“铁斑”隐在积青处的黑暗中,我们需仔细看才能发现,且越纯的苏料“铁斑”数量一般均显少。 2、混合钴料和国产钴料的颜色最为复杂。混合钴料则指进口苏勃尼青钴料同国产钴料混合,但由于比例不同,“铁斑”颜色变化多数量也会趋多。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进口钴料混入国产钴料后(当时多为江西瑞州即今上高产的石子青钴料,该料发暗发灰,多含锰成份),即氧化锰成份增多,“铁斑”色明显开始趋褐,40倍放大镜下可见蓝褐、黑褐、灰褐、黄褐等以褐为特点的斑。因此可知,褐过重的斑,是国产钴料氧化锰含量过多后的反应。这是和纯进口苏勃尼青钴料的不同处。 第二种情况是,混合钴料中有的器物“铁斑”易出现“锡光”或称“银光”,即通常所说的“锡斑”,发有锡或银的亮光,只有在进口钴料中三氧化二铁同国产钴料中氧化锰成份混合比例适当时才会发生。并不是所有器物都会产生锡光斑。 3、回青料为主的器物和苏勃尼青料器物相类似,内中含铁成份较多,其“铁斑”呈黑、黑灰、灰等色。如掺入适当国产料,也会出“锡光”,掺入过多则会趋褐而无“锡光”。这里需说明的是回青料当时也属于外来料。明《天工开物·回青》中说:“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可见产于当时元朝的西部不是内地所产。回青这种钴料在元代时也多使用,是一种青中发紫并较浓艳、颗粒比苏料略细但比后来明末开始使用的浙料稍粗的上等钴料,当时相当贵重。其特点正如《江西大志·陶书》中指出的“回青浮,则色散而不收。”就是说回青料的颜色颗粒容易放散,不凝聚,因此回青料为主的器物图纹中,凝聚斑(积青处)的表现力不强,色素颗粒在图纹中往往出现一种漂散状态,没有明显的条形凝聚流散和斑状凝聚流散。因此看回青料器物同看苏勃尼青料器物不同,特别是两者颜料烧制中表现在凝聚特征上的不同:一个为聚,一个为放散或不太聚。故回青料为主的器物之“铁斑”在图纹上的析出更有随意性。 元代时,回青料中也经常加入石子青来调节,因石子青较凝聚,这样可使“散”得到适度收聚。这种器物也较多。 三、“铁斑”的附釉情况: 1、烧制过程中,生成的“铁斑”有一部分比釉层表面低,向釉表下陷,称为“吃胎”现象。 2、还有相当多的器物“铁斑”既有下沉的,也有不下沉的。并非所有的“铁斑”都下沉,而是相当一部分都浮在表面。比如,包头和上海等地馆藏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包头燕家梁元代遗址出土元青花瓷片都是这种情况,建议有兴趣者可前往参观细察,即知如此。目前,包括一些理论家,拍卖行在介绍时往往只强调第一种下沉,而忽略第二种浮在表面情况,显然不够全面。 3、上面已经说过,有一部分“铁斑”类似火山口形状,其顶部冒出釉表形成一个凹陷圆圈,而底部抓住釉下胎体,即有“根”。这是烧制时火候控制不均等特殊状况所造成,同现代仿火候控制极均匀状况不同。 故不宜以斑吃不吃胎、下不下沉做为评判标准,否则会造成极大误导,这是需反复强调让大家知道的。 仿品中反而不少器物的“铁斑”都能做到下沉,仿品的“斑”,主要是颜色不像,都做得较大而夸张,类似马口铁皮烟筒烧出的渣皮色,不黑也不褐,显生和新鲜。 通过上面论述我们应掌握这样几条要领: 1、 元青花瓷的积青处可产生“铁斑”,但不是积青处都有“铁斑”。 2、 纯进口苏勃尼青钴料和混合钴料“铁斑”颜色是有区别的,越纯的苏勃尼青钴料其“铁斑”色越趋暗,并且斑趋少趋小,越不易发现;而加入国产料越多,斑越趋褐趋多趋大。由此我们可知,凡“铁斑”趋褐趋多趋大明显的器物,其实已经混入其它钴料特别是国产钴料了,只不过是以哪种钴料为主或比例大小的问题。包括被我们所知道所认同的伊朗伊拉克保存的那些元青花瓷精品,当时也都是在国内加工,其用料也各不相同,有的相当纯,但有的发色却一般(这是最近我的朋友们专门考察回来后得出的结论)。 3、“铁斑”有的吃胎,有的仍然浮于釉表,并非所有“铁斑”都下沉。希望有方便者专门去看看身边能看见的诸如包头元青花瓷大罐等馆藏器物,以解释疑。 4、“铁斑”越少越小的器物,越是工艺精良之器,同时也存在无“铁斑”器物。 5、“铁斑”现象只宜做参考,并非决定元青花瓷属性的关键。 图例如下: 苏勃尼青钴料积青处中发暗的条形黑“铁斑”,有极轻微的褐,仔细观察可看清。 苏料混入石子青国产料后积青处出现的褐色“铁斑”沉于青花下产生的聚集(头部)。 苏料混入石子青国产料后积青处出现的褐色“铁斑”于釉表表现情况。 苏料混入石子青国产料后积青处出现的灰褐色“铁斑”,数量趋多。 进口苏勃尼青钴料产生的“铁斑”及晕散 进口料和国产料混合产生的晕散效果 苏料混入石子青国产料后的钴料积青处中部出现的黑褐色“铁斑”,需仔细方能看清。 苏料中混入一定比例其它料(非石子青料)积青处出现的“锡光斑”。 苏料中混入一定比例其它料(非石子青料)时积青处出现的“锡光斑”。 国产料(石子青为主)积青处出现的有根的“火山斑”及普通褐色“铁斑” 苏料中混入一定比例其它料(非石子青料)出现的聚集状“火山斑”和普通“锡光斑”。 回青料的特点是发散,不太凝聚,故其“铁斑”随意出现在发深的部位,回青在元代时为西域外来料。蓝中发紫。颗粒比苏料稍细,但比石子青和后来的浙料都显粗。 回青料中的黑灰状“铁斑”。 元与明早期青花瓷器,大多都是苏麻离青青花料,自己鉴定有苏麻离青的青花瓷器,最简便、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是,用电脑电子放大镜,拍摄瓷器苏麻离青铁锈斑放大照片。在瓷器上找到铁锈斑最浓处聚焦,在不同放大倍数,不同光照亮度下,看到的铁锈斑状况是不一样的,但都应该是流淌状,斑迹稀薄,(青花发色好的苏料瓷器,放大镜下看到的铁锈斑斑迹越稀薄),而不是块状,不是浮在表面。苏麻离青有溶胎釉特征,既溶入釉又溶入胎,在高温时流淌性特别好,这是其他青花料所不具备的,也是仿苏料无法达到的。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pf369.cn/article-5867-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铁锈斑”是元青花铁证?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