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松喦(1899—1985年)江苏宜兴人,又名松岩、松严,号芑庐主人。1957年为江苏省国画院首批画师,生前任江苏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主席。生前政府为其出版个人画集颇多,拍摄专题纪录片3部。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钓鱼台国宾馆均收藏或陈列他的作品。 一、书香门第,承袭家学 1899 年 钱松喦(yán)出生在 美丽的江南小城宜兴 小名松伢,寓意松树长青不老,意义吉祥 因“伢”字与“岩”谐音,改名“松岩” 后来改为结构更为优美的“松喦”二字 幼年时期家境虽不富裕 但书卷气息浓郁 祖父、父亲均以教书为生 秀才父亲是他的绘画的启蒙老师 童年的他白天常在草地上仰观山川 夜晚便独自挥毫 家乡“鹅溪”的秀美山川 深深滋养了他的心田 与同龄人相比他所练就的 可谓是承袭家学童子功 后 来 受 胡 汀 鹭 影 响 钻研石涛、石溪、唐寅、沈周画艺 并 接 触 西 画 技 法 之后又临摹唐寅、石涛笔法 兼收宋、元、明、清各家之长 并融会贯通,自成一格 青年时代创作的《寿相图》和 《山水》便入选了民国第一届美展 一 时 传 为 美 谈 这样的经历不仅为钱松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奠定了他的艺术发展之路 二、万里写生 ,艺术高峰 钱 松 喦 是一个早熟晚成的画家 五十岁以后的他 才正真的进入了艺术的高峰期 1957 年 他从无锡师范调至江苏国画院任画师 并 定 居 南 京 从此他义无反顾地扬起了 传统中国画如何反映现实生活的风帆 走上了艺术的探索之路 1960年 钱松喦满怀着无限的创作热情 与傅抱石等画友做了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 这次写生无异成了他艺术的催化剂 他过龙门、攀华山、 游圣地延安、看西安碑林 登秦岭、观峨眉、 嘉岭怒吼、巫山云雨,尽收眼底 出洞庭、入三峡、 沐湘江风雨、瞻领袖故居,满载而归 钱松喦 红岩 写生归来的他亢奋之情溢于言表 创作的激情如喷薄欲出的旭日 从 此 胸 襟 大 开,气 局 拓 展 创作了一批惊世骇俗跃然纸上的佳作 如《红岩》《常熟田》《三门峡》等 钱松喦 常熟田 1964年 在北京举办个展时 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华君武 赞誉他的作品是 “山水画推陈出新的新样板” 钱松喦以其高品位的山水画艺术 屹立于20世纪中国画坛 他以浑厚、沉着、刚柔兼济的画风 与傅抱石的奔放、酣畅、天风海雨式的画风 恰成鲜明对照,谁也不能代替谁 共同开拓了新金陵画派的艺术雄风 众 所 周 知 作 画 贵 有 个 人 独 创 精 神 但独创必需从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这犹如从不能走路到能走路 需要有扶扶拐棍一个过程 会走路,拐棍就转化为包袱 那时就必须丢开拐棍 继承传统是为了创新 成为传统的必然是旧的 旧 和 新 是 辩 证 的 创新必须推陈,推了陈就出了新 如 果 手 中 无 陈 便没有资格说推陈,也没有新可出 先接受传统创新是辩证的统一 继 承 传 统 在学习阶段的第一步不可缺少临摹 如果只看看古画,读读古人画论 传到你眼中,还不能成为画家 一 定 要 传 到 你 手 上 来 才 允 许 你 是 一 个 画 家 怎么能传到手上来? 非 通 过 临 摹 实 践 不 行 对临摹十分严格,但临摹是学习不是创作 今天钻进去,明天还要跳出来 不钻进出,永远在门外,谈不到跳出来 借古人摆一个渡,渡过了河 就可丢了这只渡船 “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 应该有所选择 拜最好的古人做老师 先以一个人上手,在旁通博览 多多临摹几家,唐以前不必谈 可从宋元人中去寻师访友 我初学山水,那时见识不广 没 有 一 开 始 学 宋 元 仅从明·沈石田学起 当初一般老先生讲 沈 石 田 沉 着 简 练 没有习气,易于初学 山水画,关仝、董源、李成、范宽、 元四家、明四家、董其昌、 石涛、石谿以及四王都可临摹 一 般 人 不 赞 成 四 王 平 心 而 论 四王在笔墨方面还是好的 但是只有形式,抽去了现实性 并且因袭到底,当然不行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是行的 我对石谿、石涛摸过一段时间 但不赞成初学者开头就学习他两人 临摹的目的,在于古为今用 必先把古拿到手里,才有权谈到用 青年人想要自成一家,独创一格 应 该 有 这 雄 心 大 志 但 不 要 性 急 先 把 根 底 培 植 得 深 固 一 些 自 然 会 欣 欣 向 荣 大家对齐白石画的大刀阔斧 雄伟奔放很感兴趣 要知道他在古人队伍里翻过不少筋斗 他甘愿在青藤、八大、 石涛、吴昌硕门下“饿而不去” 他效法郑板桥甘为青藤“走狗”—— 当然不是永远做古人“走狗”的意思 非但要跟古人学 还要跟民间艺人学 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 汉画砖、汉画石刻,汉魏造像 以及民间剪纸木刻 这许多瑰丽古朴、生动简练的作品 都是上上的“营养品” 能够多多吸收,保证你会“健康”的 对范本,一点一画 都不能轻易放过 眼看手追心得,边临边想 细细揣摩:古人为什么这么画 不要贪多不嚼不碎,守牢一张范本 耐心地临上它十遍八遍或几十遍 万不能临一遍丢一张范本 如在业余搞画,挤不出这许多时间 可择一角、一部分、一石、一树、 一花、一叶、一个人面、一个衣袖反复临摹 要沉住气,初学或许会不耐烦 这是必然关口,当你尝到了滋味 自 然 会 欲 罢 不 能 不要“一曝十寒”,宁可少些 但要精些,万不可油滑 要有长远打算,有信心,不求立刻见效 不过经过一个阶段再求提高又会觉得苦闷 那时要咬紧牙关冲过去 或换一个方式试试 或干脆暂停,隔开一个时间在临 范 本 最 好 是 真 迹 今 天 条 件 有 限 比我幼年时只有石印画册 及后始有模糊的玻璃版画册要幸运得多 学习古人,一开头必先拣好的临摹, 万里长征,第一步就要踏正方向, 如果走了歪路, 退回来再走,非但浪费精力和时间, 恐怕先入为主,习惯成自然, 功力越深,越退不回来。 所以“慎始”两字,是传统的学习好经验。 画得好坏,最后评价, 不取决于功力的深不深, 要取决于路子走得对不对, 当然功力也是必要的。 对业务,不单是一开头要强调学习, 而且要始终不懈的学习——学到老。 很多老画家,老停留在一点上, 不能再进,这叫做“结壳”, 好像一条蚕,最初辛勤吐丝, 久而久之,却又作茧自缚, 封闭在茧壳里, 画家的艺术生命也就寿终在“壳子”里, 所以又要学蛾子从茧里面钻出来, 并且一经钻出来就变了。 已不在是蚕,而是添了双翅膀的蛾。 画家就应该这样不断地钻出“壳子”, 不断自我革命,不断地变, 不 陷 入 经 验 主 义 才能永远保持艺术生命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pf369.cn/article-5588-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钱松喦中国画的中国气派:越看越喜欢!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