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望云,长安画派创始人之一。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9月30日生于河北束鹿(今河北辛集),又名新国。1977年3月9日病逝于西安。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河北省束鹿市人。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首任主席、陕西省人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等职。 赵望云平生致力于中国画创作,面向生活,画风质朴浑厚,骨高气雄。以人物、山水著称。作品的创作内容十分广泛:农民、工人、各少数民族的劳动生活、农村的田园风光、塞外的辽阔草原、终年积雪的祁连山、风沙弥漫的弋壁滩、三门峡水利工程、宝成铁路建设工地、南海之滨、西北高原……凡是他足迹所到之处,都保留有他反映祖国风貌的佳作。 赵望云的存世作品较少,且很早就在市场上出售,上世纪80年代就进入拍卖市场,1989年他的《山村图》(117.5×42.5cm)曾在香港拍到1.5万港元,上世纪90年代艺术拍卖兴起后,他的作品在拍卖场亮相不多,价格也不高。1993年他的《古都人物》(67×44.5cm)在北京拍卖市场上以0.61万元成交;1995年他的八开《人物山水册》在海南港澳拍卖会上以6.6万元成交。以后,他的作品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步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名家字画价格的大幅飙升,赵望云的作品价格有所攀升,2005他的《牧归图》和《春耕》分别被朵云轩和翰海拍至55.8万元和14万元,从赵望云作品总的表现看,作品价格与他开宗立派的地位不符,超过50万元的作品凤毛麟角。2005年后,赵望云开始受到藏家的关注,2006年他的《山水12开册》在广州获价39.6万元;2007年《祁连行旅》在上海获价67.2万元,同年,《祁连牧歌》在北京获价115万元,使得赵望云的作品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2008年《祁连春牧》在陕西获价154万元;2009年《天山薄暮》获价187万元;2010年,赵望云1974年作大幅《巴山新村》镜心以1568万元成交,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也是迄今为止赵望云的市场最高价。2013年赵望云1962年作《刁羊图》立轴获价1060万港元;2015年赵1944年作《天山薄暮》被拍至805万元,尽管赵望云的大幅精品有了过千万元的纪录,但总体来看,赵望云的作品价格仍然偏低,目前赵望云的作品价位还是略低于石鲁、何海霞,作为开宗立派的大家,后市潜力不可限量。 赵望云对当代中国绘画的探索,其战略意义并不是体现在笔墨技巧中,也不像人们所说的是一种题材的转换,我认为,赵望云更多的是利用表现平民生活的这种世俗化的题材,去进一步探索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境界。他对这种精神境界的深悟与挖掘,拓展了中国画在当代的审美空间与内涵,并且用一个近乎全新的视角去表现画家的生活感受。这无疑是中国画发展在战略高度上出现的一个重要拐点。中国画发展战略的这一新拐点的形成,不是因为别人,而正是因为赵望云。这是美术史告诉我们的。 从文化精神上讲,他弘扬了正义与正气。赵望云的绘画探索,最重要的是他从劳苦大众真实生活中发现美,歌颂劳动,赞美土地。他对美的提升不是用仰视而是用平视和俯视的方法,所以他的画面上见不到神仙高士、美妙仕女。有人说,这类题材别人很少系统表现,也有人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这种观点从总体上来说并没有什么错误,是典型的就绘画论绘画的观点,而对赵望云绘画背后所传递出的文化精神,不少人对此视而不见。事实上,赵望云正是利用一种文化视角,从文化精神层面弘扬正义、正气与生存的悲苦之美。 从绘画发展战略上讲,他开辟了新的道路。在这个问题上,不少论者认为,赵望云的历史贡献是他在绘画中发现了一个新的题材,并将之落实到大量的写生与创作之中。在我们看来,这只是问题的一个表象而已。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上讲,绘画是对世俗文化的一种超脱,画面中所表现的也都是人们的向往之境、崇尚之物,是一种需仰视才能体悟到的美。而赵望云所表现的是灾难的场境、劳作的场面,可以说是艰难时代的生存写照,本是满纸悲苦,但在赵望云的文化视角里,他用平视的心境,俯视的视角和灵敏的感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经验,在生活与传统之间找到了最为适合自己的结合点,并将之升华为一种艺术哲学层面上的体悟,照亮了自己,影响了一大批人,在当代绘画战略层面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从绘画理念上讲,他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赵望云先生俯视的审美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绘画理念的形成。他的写生区别了院校写生,当时的局势与他心中的理想与抱负决定了他不可能也看不上那些为写生而写生的所谓艺术。他把写生仅仅当作一种存留社会生存万象与记录人性的社会记录。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感悟下,他把这种记录与感悟用最平实的笔墨技法,实现着一种新的绘画理念:面向生活,直面苍生。这句话听上去并不惊心动魄,但他却为中国画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从笔墨表现上讲,他创造了“朴茂”的新的审美经验。笔墨是审美经验的一种具体的表现。从这个层面上说,赵望云表现了一种新的审美体验:“朴茂”。他的这种审美体验,源于在心灵深处有一种对土地的眷恋,这份眷恋使他的作品中每一处都充满了对土地的赞美,包括对离土地最近的人的礼赞。所以在创作中,他几乎不用典型性的东西,而是用平和、质朴拉近与土地的距离,大气、浑然而又素面朝天。在他的笔墨化程式中,他的用笔用墨那么贴切地表现了土地及其气息,直到今天,还未见有人有新的突破。所以,有人称其为“酵母”性画家。在这个层面上,这种称谓是正确的,因为这种新的审美经验影响了太多人。 以下是赵望云作品部分成交记录: 拍品名称-----------------成交价(万)--拍卖日期 赵望云1974年作 巴-------1,568.00万---2010-11-23 赵望云山麦丰收 立轴-----1,200.00万---2011-12-10 赵望云1962年作 刁-------1,060.00万---2013-11-25 赵望云陕北印象写景------1,008.00万---2011-09-25 赵望云山间农忙 立轴------950.00万----2011-12-10 他所表现的题材,前人很少表现过,因而也无成法可循。这使他在写生实践中 下了很大的功力。根据内容和形式的需要,对国画传统的笔墨表现方法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创新。他的早期作品,很重视捕捉人物的神态感情,所绘形象生动,韵味无穷。 从40年代中期以后,他的笔墨趋于成熟,不论随意挥洒,还是精求工致,都能形神兼备。 50年代以后的作品,笔墨技巧已达到驾轻就熟的程度,线条刚柔相济,墨色溶化滋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赵望云站在中国绘画发展的战略高度,革新与发展了中国绘画,成为当代中国绘画发展与创新的旗帜与领军人物,的的确确是一代宗师,是明明白白的中国画大师。无论人们还需要多长时间的研究,现实终归是现实,因为这是我们站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上作出的结论。 赵望云的探索与实践是中国绘画学术良心的当代体现。在艺术探索中,赵望云站在中华民族精神向度上,直面民族的生存命运,在不断坚持探索中国绘画传统的同时,努力拓展笔墨的表达与表现能力,体现了笔墨为时代、笔墨为心声的当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从赵望云的艺术之路中我们可以看出,坚持艺术创作的独立性是赵望云创作的基点。人们很难见到他迎合当局、迎合市场或者是迎合社会方方面面的应景之作。即使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赵望云的骨子里仍然存有一股艺术家和知识分子所特有的正气、清气。别人去延安,都在画宝塔山,而他画的却是陕北初春一队劳动的农民,场面朴素而又生动,虽然看不到一点高大典型的影子和红、光、亮的气息,但作者展露出的是对陕北初春的礼赞,想想他当时戴着“内控右派”的帽子,此景此情怎能不让人感动。伟大的艺术家,感动人的绝不是一己之情,更不是一时之性情,而是他关注人性、对不言大美的一种呈现。在赵望云身上,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境界。 当代字画收藏是一个趋势,是收藏的潜力股。收藏当代字画是一个不错的收藏方向,而投资者与收藏家也应多关注当代字画名家和优秀中青年艺术家的字画精品,开拓更多的收藏空间和市场,提高收藏市场价值与分量,我们愿为更多的字画收藏家们提供字画精品,振兴字画收藏市场。 字画是“意识形态”产物,从深层意义上反映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其社会价值是很高的。随著字画市场的繁荣国内一些具有经济实力的收藏家们开始紧锣密鼓的创办私人博物馆,将收藏事业做到最/大,带动了整个地区的收藏氛围,对于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有著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字画的收藏历史已经时间悠久,字画作为一种陶冶情操的精神文化产物,可以极大的提高投资者的艺术修养和欣赏能力,具有很高的收藏与鉴赏价值。一幅字画摆在投资者的眼前,判断它是否具有收藏价值,首先应该要懂得鉴赏。鉴赏需要通过自己的眼力和专业知识对字画字画的个人风格、年代气息、民俗文化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pf369.cn/article-4703-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浅谈赵望云字画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