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印章,起源于殷商,发展到战国末期至少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先秦印章一直被称为玺,主要用于封缄物品、文书简牍、火烙车马物件和佩挂以求避邪趋吉。 在先秦玺印中,以玉制作的官玺最为罕见。玺文变形,一反战国金文那种用笔以圆转为主的习惯,而是以方取势。玺文的布排,整齐紧凑总体成方形结构,与玺形及框栏极其谐调,为后来汉代印人所取法。 “平阴都司徒”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方战国铜官玺,鼻钮,阴文。 此玺的玺文,和当时青铜器上的某些铭文一样,有着强烈的时代色彩,“平”和“阴”两字都增带一个意符部首“土”,以示此两字为地名。 我国传世的古官玺,数量不算太少,文字和布局风格多种多样,这完全是当时诸侯割据后地域特征的反映。“平阴”在战国时为齐地,即今山东平阴县东北。 “文西彊司寇”是一方战国时期的朱文官玺,铜质,鼻钮,印台极为厚实。“司寇”是战国时期专管刑狱等方面的官吏。“文西彊司寇”一玺,是一方文西彊地区刑狱官的信物。此玺布局非常讲究地名和官职之间的关系。“文西彊”四字虽书作两排,却紧凑团结如一字,占地仅一半稍强,“司寇”二字疏朗而占地近半,使人容易地分出地名和职官。 此玺文字,刚劲挺拔,大小混合,给人奇丽之感。此印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在传世的战国玺中,铜质的私玺所占的比例最大,达百分之七十以上。其中大多用变形的籀书布局,偶尔也有用鸟书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公孙郾”鼻钮铜印,就是一方用鸟书布局的代表作。 鸟书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美术字,或所有的笔画、或少数的笔画作鸟形,鸟形一般都抽象而重意。战国的青铜器上很流行鸟书铭文,在同时期的印文中出现鸟书则说明了这一社会风尚已涉及到了不同的领域。 “公孙郾”三字,仅以极少数的笔画作鸟形,形象洗练,但具有活泼感。“公”字,上部两撇作大写意的二鸟对语形,仅示抽象的鸟身而已。“郾”字,“女”和“阝”两部的笔画突出鸟首,一俯一仰,避免雷同。 以鸟书入印,是当时人们为了用以避邪和吉祥,因为这些鸟形正是古人所崇拜的鸾凤朱雀的简略之形。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pf369.cn/article-4481-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战国玺印欣赏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