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因而得名。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1127年1月9日,金国大军攻陷宋朝首都汴梁,7日之后钦宗和徽宗投降被俘,北宋宣告亡国,史称“靖康之变”。 金人所到之处,生灵涂炭,掳掠财富,给宋人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时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赵构,立刻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宣布即位,一路坎坎坷坷,外有金人大势压迫,内有军士不满朝政起事逼宫,赵构不得不仓皇南下,辗转各地以求大局和小局上的自保,在各种历史的巧合下,赵构最后在临安府站稳了脚跟,史称南宋。
赵构一方面积极抗金,但是另一方面却又向金人委曲求全,这其中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呢? 宋朝政府在南渡之后,中原地带及陕右全部都成为了金人的地盘,包括长江以南的江西,浙江等地也遭到了金人的蹂躏,大批的难民逃往南方,但是许多铜钱则留在了北方的地域,无法带出,而江南的铸炉,因连年战火早已荒废。与此同时,同金人作战,各地关要都有重兵的把守,虽然这些驻军在当地可以自给自足,但是作战的费用和军饷中央政府是必须得支付的,但是政府的财政收入总是入不敷出,高宗本身也只是想“中兴”宋室王朝,所以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才是放在首位的。 建炎重宝,(34.37~34.50)*(1.72~1.82)mm 极美品,地章有铸纹,价格RMB 18360元 上面说了南迁的历史大背景,在这样动荡不安的时局下,经济自然是很不稳定的,北宋末年发行的各种当三大钱止行于京畿东、西和河东、北,在南方则是小平钱的购买能力强,当时的物价相对于北宋时期高不少,可是就整个南宋而言,还是比较低的。既然政权已经建立,那么关乎国运的事便是铸钱,所以南宋政府第一步想恢复的就是铸钱,但是因为铜铁锡铅这些重要的金属材料供应的减少,使得铸钱的数量根本提不上去,本身就不多的铸量,大部分都让大钱占去了。 建炎是宋高宗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南宋的第一个年号,在铸钱的风格上仍然承传北宋的遗风,从钱的形制上,到钱文上都有比较明显的痕迹。比如有多种书体,最重要的是,仍有对钱出现。建炎在种类上可以说是南宋最丰富的,面文有通宝、元宝、还有重宝,计值更是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等。其中通宝的“点建”为比较少见的品种,有关于“点建”版,有一件很有意思的发现,“点建”版一般工艺都极为精良,文字秀丽高挺,这类钱多发现于金和西夏的辖区,笔者也大胆揣测是否这类钱非行用钱,而是作为“岁币”进贡给金和西夏呢?宋朝本来也有御书钱的传统,以赵构的艺术造诣来说,写出这样的字不是难事,然后再铸在钱上,进贡出去,会显得更加有求和的诚意。当然这只是一个个人的猜测。建炎重宝也是历代藏家最为喜闻乐见的纲目品种,极为优美的篆书线条下刻画着当时最高的铸钱水准。 建炎元宝小平篆书,(23.57~23.65)*(1.11~1.22)mm,价格估计RMB 500000元 建炎元宝是建炎钱中最珍罕的品种,乃至于整个古钱的纲目里也是位列五十名珍的珍宝之一。 有关于建炎元宝是否真的存在,在早期的时候是个比较扑朔迷离的话题。晚清古泉学家刘燕庭在其书中写道“建炎无元宝”,李竹朋在其《古泉汇》中也没有著录,直到巨擘辈出的民国时期,张叔驯、罗伯昭、沈子槎等诸位大家获藏此种珍泉才使得其神秘的面纱被揭开。 建炎元宝就目前发现的有小平和折二两种,折二仅见隶书,而小平则见篆、隶两种书体,为对钱,相映成趣。从面文书法和钱体形制来看,基本延续了靖康元宝小平的风格,这是一种承传,也是一种印证。不过靖康小平本就铸造量极少,以这种对接吻合度而言,建炎元宝的小平钱也极有可能是一种建炎早期的试铸品种,至于因何没有大量铸造下去,笔者认为最大的原因还是当时赵构疲于奔命无心顾辖铸钱之事,极少的铸量便草草停止,造就了此钱崇高的纲目地位,为各时代的泉家梦想之物。 建炎元宝小平楷书,(23.80~23.87)*(1.26~1.59)mm 南宋顶级大珍,虽然楷书较篆书稍多见,但据目前发现数量来看应在10枚以内,此品发现于浙江地区,原汁原味,生坑美锈,极为难得,价格估计RMB 250000元 建炎元宝钱现在于民间收藏几乎未见,而先贤们的旧玩也早已捐赠馆藏,此次华夏古泉网聊天室同时推出篆、隶书2枚对钱,如此生坑大开之物,可谓是几十年难得一遇,两枚对钱若能同时入藏真是天作之合也,最终两枚成交价分别为261360元及183600元。 在当时混乱不堪的时代里,赵构一个铸钱的举动就能让千年后的我们为之着迷疯狂,也许历史就是有这么多的巧合。其实我们玩泉是爱古的一种表现,追寻古人的足迹,怀古人之传承,方能追今日之走向,保持一颗初心,坚持着自己收藏的梦想,这也许不仅仅是一种情节,更是一种情怀吧。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南宋建炎元宝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