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砂铸造钱币需要母钱,清官方中央局和地方局铸造的母钱并不是太难见到,而太平天国的母钱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我们在鉴定太平天国母钱时,首先要了解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天国自身的翻砂工艺和技术水平条件,切勿以鉴定清官方母钱的标准去判定太平天国母钱。很多时候,清官方发行的行用钱都要比太平天国母钱精整,大量过手太平天国钱币的泉友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工艺差距。 太平天国背横圣宝阔缘广穿大样母钱 对比清官方铸造的行用钱和太平天国行用钱,不难看出清官方发行的母钱(铸母)和太平天国铸造的母钱精整程度上有所差别,自然各自制母工艺有所不同。就像中央泉源局母钱和地方局母钱标准有差异的情况类似,各自工艺标准、制母流程都会有所不同,均有自己的特征和风格。 所以在鉴定太平天国母钱时细节方面把握不可和前者一概而论。这是由铸造环境条件和工匠水平而决定的,毋庸置疑,清官方制母标准和母钱精整度远远在太平天国之上。如何对太平天国母钱工艺特征能有深入的认知,那么对清代宝苏局、宝浙局等太平天国所在地及周边地方局母钱的了解就很重要了,经过大量的过手实战进行研究总结,不难发现其中的联系和差别。 太平天国母钱的资料除了拓片之外很难再找到相关记载,实物亦是寥寥无几,迄今所见标准器不过数枚,太平天国母钱的稀见程度决定了它的神秘性。马定祥、马传德1994著《太平天国钱币》(增订本)中这样描述太平天国母钱:“太平天国钱币中的母钱,多是铜质的。因系专供印模铸造子钱之用,故大都不使流入市场,以免混作流通货币。所以现在见到的母钱,大多为钱局一时之遗,甚少发现。” 自民国以来,诸多古钱币书籍中提到的太平天国母钱也不是很多,笔者作了一一整理:孙仲汇、胡薇1989年著《古钱币图解》收录了“天国”背“圣宝”四文小平钱母钱一枚,“天国太平”背横“圣宝”大字版母钱一枚,“太平圣宝”背“天国”钱一枚。王健兴、邹志谅1992年著《王荫嘉品泉录》中收录了一枚楷书套子小平钱母钱一枚。马定祥、马传德1994年著《太平天国钱币》中整理收录了楷书“太平天国”背竖“圣宝”小平钱母钱二枚,楷书“太平天国”背竖“圣宝”当五十大钱母钱一枚、“天国太平”背横“圣宝”大小字版母钱各一枚,“太平圣宝”背“天国”钱母钱一枚。 综观这些太平天国母钱,尺寸都比同版子钱略大一些,铜质精良,且远远精于子钱铜质,形制规整,钱文笔画清晰,字口深峻,钱文每笔如刀斩。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太平天国不同时期、不同铸地(铸造环境条件不同)的母钱工艺及状态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迄今未见太平天国早中期行用钱的母钱,从太平天国早中期行用钱自身的铸造精整程度可以判断,太平天国这个时期很难说有硬质(铜)雕母。而迄今所发现的太平天国母钱,大多是太平天国晚期在苏州铸造的版式,例如新加坡陈光扬先生收藏的太平天国背横圣宝阔缘广穿大样母钱,从此母钱自身精整程度和工艺看,和清官方的小平行用母钱没有太大差距,同样为雕母直翻,同时也印证了这个时期太平天国在苏州铸造钱币的条件和工匠都比较成熟,可以肯定这个时期太平天国会有硬质(铜)雕母。 太平天国晚期在浙江铸币的母钱迄今所见亦不多,精整程度和工艺与在苏州铸造的完全不同,孙仲汇、胡薇1989年著《古钱币图解》收录了 “天国太平”背横“圣宝”大字版母钱一枚,这枚母钱后被马定祥先生收录《太平天国钱币》(修订本)中,此枚母钱铜质细腻,铸工精湛,无任何砂眼,穿口拔模斜度明显,地章平整干净利落,可谓此版母钱的大开门标准器,流传有序,弥足珍贵。这里可以注意到几个细节,首先这枚母钱“国”字右边地章上有一个小凹坑,而此版行用钱所见90%国字右边地章同一位置上也有一个小凹坑。其次此版行用钱铜质没有任何一个铜质能与其相同,母子之间存在不小差距。 太平天国母钱无论从历史学术价值上,还是市场经济价值上,均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清官方母钱。随着古钱币收藏市场的升温,太平天国钱币在各大拍卖公司成交价屡创新高,太平天国母钱的市场潜力更是不可限量。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太平天国母钱及图片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