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祭侄季明文稿 【作者】颜真卿 【年代】唐代 【书体】行书 【材质】麻纸墨迹 【规格】纵28.3厘米,横75.5厘米 【字数】23行,234字 【收藏】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季明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行书,23行,234字。书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时年五十。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谓:《祭侄文稿》“书之奇绝,论者以为《兰亭序》之后惟此为高,故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 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祭侄季明文稿》),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祭悼其侄颜季明更见疾痛惨怛,哀思郁勃。颜季明,即颜杲卿第三子,颜真卿堂侄,当年其父揭旗反正,与颜真卿共同声讨安禄山叛乱时,正是由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形成犄角之势,齐心效忠王室。其后常山郡失陷,颜季明横遭杀戮,正当英年,且归葬时已失身躯,仅存头颅。 颜杲卿和颜季明父子遇难之后,颜真卿曾派人寻得颜季明的头骨;他对兄侄为国家壮烈牺牲和颜氏家族的“巢倾卵覆”,忠义满腔,悲愤异常,所以,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抚今追昔,萦纡忿激,血泪交进,悲愤交加,情不能自禁。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倾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颜真卿此文,正义凛凛,有不忍卒读之感,故黄庭坚《山谷题跋》说:“鲁公《祭侄季明文稿》文章字法皆能动人。” 【版本】 《祭侄季明文稿》传世有二: 一是停云馆所刻祭侄文稿,有陈绎曾、陈深、文徵明三跋,与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所载相同; 二是墨迹本,明张丑《清河书画舫》云,《祭侄文稿》定当以鲜于枢、张晏跋尾本为真迹。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宋书法》谓:“明文氏《停云馆帖》所刻一本,与此不同,当是伪迹。”
【原文】(含涂乙字)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原书“从父”二字圈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下圈去“方凭积善”四字)。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原有被涂去二行四字)。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下圈去一“恐”字)。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下圈去“贼臣拥众不救”六字)。贼臣不(原一“拥”字圈去)救。孤城围逼。父(下圈去一“擒”字)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下圈去“河东近”三字)。泉明(原书“东之”二字圈去)比者。再陷常山。(下圈去一字)。携尔首榇。及兹同还。(下圈去“亦自常山”四字)。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下及边圈去五字)。卜尔幽宅。(下圈去一字)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作者传略】 颜真卿(709年至785年),字清臣,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唐代著名书法家。一生曾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平原太守、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御史大夫等职,封“鲁郡公”,为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元老。向以义烈闻名官场,以至为唐王朝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家学渊博,工于尺牍,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自成一格,人称“颜体”,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颜真卿不仅在书学史上树立起一座巍峨的丰碑,其高尚人品也为后世景仰。其人其书,皆为典范。颜真卿书法碑刻作品有《多宝塔感应碑》、《东方朔画赞》、《颜勤礼碑》、《大唐中兴颂》、《麻姑仙坛记》、《裴将军诗》、《争座位帖》等。墨迹作品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湖州帖》(传)、《自书告身》帖等。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pf369.cn/article-3663-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祭侄季明文稿》——中国书法第二帖欣赏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