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独树一帜的康熙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曆史地位。素以其胎、釉精细,青花鲜丽明爽,造型古朴多样,精细粗犷并存,豪放工致兼有。纹饰优美、纯朴、大方而负盛名,使它蜚声中外,是清代曆朝所无法比拟的。生产水平和艺术水平都达到了青花瓷器的高峰。也是继明代永、宣青花之后,我国青花瓷器的又一个黄金时代,甚至有人认为与永、宣青花相比有过之无不及。据成书于清代的《陶雅》记载:“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浓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饮流斋说瓷》谓:“硬彩,青花均以康窑为极轨”。清《在园杂志》中也说:“至国朝御窑一出,超越前代,其款式规模,造作精巧”。文献与传世品均表明,清代的青花瓷以康熙朝的产品最能反映当时的工艺水平。
康熙青花由于烧造时间长,前后变化跨度大,按照学术界传统的划分方法并结合参考干支纪年器,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1662-1680年),中期是康熙十九年至康熙四十年(1680-1701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1701-1722年)。早期青花还带有清初顺治青花的风格,略显粗糙,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康熙中、晚期青花瓷器最具魅力。以康熙十九年为界线,御窑厂烧造数量加大,工艺质量上明显提高。 综合归纳,康熙青花的主要特点: 一、青花瓷的胎、釉 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麵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与器底釉色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火石红,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坯痕迹。民窑器中常见缩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釉薄泛白,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有的足牆两麵斜削呈尖状,圈足直径大,许多瓶、觚、罐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其折角处极为挺直,俗称“二层台”或“台阶底”。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夔龙折沿洗、印盒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露胎无釉,圈足宽厚。中期青花胎体洁白坚硬,断麵有如“糯米糕”。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麵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麵硬度高,浆白釉麵略显疏鬆,偶有小开片,还有一种亮青釉。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没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但没有后期雍正青花的滚圆,少见火石红,胎釉结合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製成的瓷胎,俗称“浆胎”,产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体偏轻。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也有粉白釉,釉麵光泽深沉含蓄,胎体比中期要重,硬度高,底足较深普遍采用平切,切削整齐。 二、青花的呈色 早期青花瓷器使用浙料描画,呈色灰蓝,个别发色欠佳,浓重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很相似;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练精纯,由水沉法改进为煅烧法,呈色鲜蓝青翠,无漂浮感,明淨豔丽,清朗不浑,豔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清代其它各朝青花有很大的区别,时代特征十分鲜明。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麵貌。人们往往称康熙青花为“翠毛蓝”、“康熙五彩”、“墨分五色”。这种色彩变化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所用青料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古人对康熙青花评价甚高,谓“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器物画麵浓淡深浅,光线强弱分明,不同层次的渲染,完全是由于工匠们熟练地运用色料的技巧,即分水方法,如青花山水人物图,花鸟图等,无论远山近水,层峦迭章,均富有层次的节奏感,立体感,结合晕染法的使用,使其更接近和达到国画题材的表现手法,有如一幅水墨画,很具观赏性,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灰蓝,有的泛晕散,也有淡描青花多绘在杯、碟等小件器皿上。 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花,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釉青花、黄釉青花,洒蓝开光青花、蓝地白花、豆青釉青花、外酱釉内青花、青花红彩、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虽烧造数量不是很多,但别具情趣。 康熙青花仿明代青花发色也很流行,所占比例不大,主要是仿永乐、宣德青花苏泥勃青料浓重鲜豔带晕散的艺术效果。其次还有仿成化青花平等青料的淡描,仿嘉靖青花回青料蓝中泛紫。这时期最擅长仿宣德青花瓷,由于采用的是国产沽料,含铁量低,稳定性好,所绘花卉虽有黑色结晶斑点,是采用人工重涂积点方法,有意点染形成,青花下沉度及质感不够,釉麵同样泛青,个别也有桔皮纹,用手抚摸釉麵,比较光滑,凹凸不平感觉不明显,而永宣青花釉麵往往带有波浪状,总体来看,仿製水平还是很高的。 三、青花瓷器的造型 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是清代青花瓷器中造型最为丰富的一个时期,形式更是变化多样,层出不穷,一种器型往往有多种不同的式样,以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和条件为依据,采取概括、夸张、抽象手法进行创作,千姿百态,仿古创新,式样繁多,既有陈设瓷,也有大量日常生活用瓷及各种文具、茶具、象生瓷、瓷塑及仿古铜器式样祭器、外销瓷等,并有许多创新式样。 康熙朝的大件琢器生产在清代也是首屈一指的,这与成型方法日臻完善和技术更趋成熟有密切关系。如:大棒槌瓶、大香炉、万寿字大瓶、大盘口瓶,凤尾尊、花盆、大鱼缸、绣墩、大盖罐等,整体特点是很稳重,颇具阳刚之气的力度。尽管体积较大,有的高达80厘米,但极少变形,器身接口不明显,反映了成型工艺的精进。器物外部轮廓线和转折处清晰、利落而有精神。风格硬朗,挺拔向上,浑厚朴实、有力,粗犷豪放,製作很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独创性,严谨大方,讲究整体效果,不刻板,端庄中透出灵秀的美姿。充分表现出当时工匠们造型设计的高超水平。 康熙青花瓷器种类繁多,根据一些常见器物现择要分类介绍如下: 瓶类:是康熙青花造型最为丰富的。多用为陈设观赏。有长颈瓶,早期瓶高颈粗,晚期瓶矮颈短,梅瓶小唇口,短颈,体丰满,多是玉璧形底,少量是圈足,无款,有平肩、溜肩两种,形体大的胎轻,个别釉麵有开片,体小的胎重。筒瓶,又称象腿瓶,外形与崇祯、顺治基本相同,但没有顺治的高;棒槌瓶,创新式样,因形似我国南方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基本是民窑产品,有圆棒槌和方棒槌两种,前者数量多,后者少,线条处理楞角分明,普遍高度在46厘米左右,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青花祝寿圆棒槌瓶,洗口,长直腹,高达77.6厘米,形体高大,十分引人注目,康熙青花鱼家乐图方棒槌瓶,都是这类器的精品。葫芦瓶、口沿部分增高,注重线条美,底部有露胎和书款两种,前者仿明代特征。锥把瓶、玉壶春瓶与明代相比颈部缩短,腹部肥大。胆瓶、天球瓶、蒜头瓶、荸荠扁瓶,直口,长颈,扁圆腹,圈足,为康熙朝新创器型;八方瓶、绶带耳扁腹葫芦瓶等。 尊类:摇铃尊,又称纸槌瓶,为康熙官窑的创新式样,平底内凹,均有款,所见多为青花及釉里红两个品种;凤尾尊为当时的流行式样。因其口,足外撇形似凤尾,故名。它是从花觚演变而来的,线条优美,舒展流畅。多是康熙中、晚期产品,无款居多。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高73.5厘米,及青花稚鸡牡丹图凤尾尊均属代表之作。撇口尊、琵琶尊、形似弦乐器琵琶,故名。双陆尊、石榴尊、马蹄尊、筒式尊、兽麵环尊、观音尊,其器型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至底外撇,双耳尊等。 罐类:将军罐,始见于明代嘉靖,康熙朝延续顺治式样,高矮大小不等,官民窑均有,但民窑所占数量多,早期口大罐高,晚期口小罐矮。常画仕女婴戏、洞石花鸟两种图案,往往底部无釉露胎,胎体厚重,足边有火石红,官窑产品尺寸小,常在腹部绘团寿纹,底部有本朝六字款。莲子罐,瓜形罐、冰梅罐、竹节盖罐、罐身绘翠竹纹,除青花外,还有白釉绿彩,鼓式盖罐、狮钮盖罐、粥罐,为康熙朝创新式样,尺寸不是很大,形体矮而圆,底部无釉露胎,肩部有对称双圆孔,穿有铜环,便于提用。罐盖分圆顶和平顶两种,前者多置宝珠形钮,后者无钮。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花觚类:大器居多。早、中期大量生产,基本是民窑产品,一般器型高大,高度在45厘米左右,份量适中,早期简单呈筒形,平底微内凹,中期形体特征鲜明,开始发生变化,口足外撇,鼓腹,腹上下各凸起一周,二层台底,足内常见书写仿明代成化、嘉靖年六字款,其双圈画的很大,有的花觚隻画双圈,有的不写款,多数是口径大于足径。 笔筒类:文房用具之一,数量很多,器壁多比较厚。常见有口底相若的圆筒形,数量最多最具代表性,撇口形、竹节式、束腰式等,最常见是玉璧形底,底心出脐微向内凹,有釉,比外壁釉要偏白、薄,其次是台阶底,圈足和平底无釉露胎。官窑笔筒多书长篇诗文,诗尾常用釉里红篆书“熙朝传古”方章。民窑釉麵泛青,多画山水人物故事和花鸟图。个别带有纪年如康熙十二年山水人物笔筒、康熙十三年山水笔筒。 壶类:执壶、贲把壶;又称“藏草壶”,宗教法器,是仿照藏族银製贲把壶形製烧造而成。茶壶,饮茶器具,烧造出许多实用美观的样式,善于随形变换,有竹节式、桃式、提梁式、八宝式、“福”字形、“禄”字形、“寿”字形等,壶体饱满不是很大与壶流、壶柄比例适度,和谐统一,端庄大方。茶壶常见画鬆竹梅和博古图。即是各种工艺品组合成的图案。康熙青花鬆竹梅纹茶壶,构思巧妙,盖钮、流柄塑成,梅枝、竹节及鬆杆,在用青花绘鬆、竹、梅纹,将绘画与雕塑融为一体,十分精美雅致。鼻烟壶,做为盛放鼻烟的器皿,开始在当时广为流行,但式样单一,呈筒形,小唇口,外绘缠枝莲花、折枝菊花和寒江独钓图,前者多无款,后者多写成化年製四字仿款。 花盆类:养花器具。形体庞大,胎体坚硬,沉稳敦厚。常见有圆形、圆筒形、椭圆形、海棠形、四方形、长方形、六方形等。造型端庄、古朴,製做考究,多是康熙晚期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康熙皇帝祝寿而烧製的。做为御用养花器具,因而出现许多象征长寿的吉祥图案如“鬆鹤延年”、“寿山福海”、“鹤鹿同春”云龙、云凤、云蝠灵芝、八仙图等,也有绘山水人物图、百子图,口部多折沿,底心有圆孔,沿下青花写有
“大清康熙年製”六字横款。 盒类:上下结合紧密,盖麵扁平,圈足低矮、平切。盒底常见有“清玩”二字,有圆盒、四节圆盒、小印泥盒、串铃盒、棋子盒等。 盘类:日常生活用器,中小型居多,早、中、晚期均有烧造,有些差别不是很大,有高足盘,花口盘,方盘,折沿盘、撇口盘、菊瓣盘等,圈足略高,比较而言,民窑釉麵泛青,胎要重于官窑青花,足宽厚。盘底一般平整满釉,少见明代的塌底现象。外销瓷有别于国内用瓷,多为折沿,浅壁。胎极轻,很精致,质量高,青花豔丽,纹饰既有传统的花鸟纹,也有西方国家的花卉和楼阁等,带有异国情调。而从文献上来看,销往欧洲的居多,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有大量康熙青花外销瓷的收藏。器底往往写“玉”字款。
碗类:有高足碗,盖碗,合碗、卧足碗、敞口碗、折沿碗、折腰碗、撇口深腹墩式碗、小斗笠碗为康熙朝创新式样,除青花外还有斗彩,里外常画凤竹纹,采用的是过枝手法,足内写“御赐纯一堂”双方框款。康熙青花碗画麵都不是很繁密,装饰得体、官窑以龙、凤为主,常见云蝠、朵云、鬆鼠葡萄、八宝、八卦纹等。
杯类:有高足杯,酒杯、茶杯、螭耳杯、铃铛杯,大口,深腹,小圈足,足高,因其外观极似铃铛而得名,又称仰锺杯,是康熙朝富有时代风格的器物。有薄胎、深胎两种,官窑胎薄多敞口,民窑胎厚多撇口;套杯,多为三个一套大中小合成一体,外壁常绘诗句人物,后期雍、乾二朝数量明显增多有八个、十个。乾隆以后套杯多是粉彩。十二月花卉诗句杯,为康熙官窑青花的名品之一,景德镇曾成批地烧造,除青花外还有五彩,宫中有大量传世品,这种花卉杯胎薄如纸,轻巧莹透,青花淡雅,晶莹光润,已经达到了隻见釉而不见胎的程度。古人用“隻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来形容它可谓恰如其分。杯身分别于一麵绘代表十二月份的花卉,另一麵书五言或七言咏花诗句,诗句后麵均有一方青花篆书“赏”字印。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pf369.cn/article-3655-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康熙青花瓷器特征及图片欣赏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