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翡翠是很多国人的喜爱,但翡翠价格太高,好货不多,这也让一些对翡翠心动不已的藏家感到遗憾,而翡翠原石收藏则是他们针对市场中好货不多的一种解决方式。不过,你知道翡翠原石要注意什么吗?下面,小编来为大家详细说一说翡翠原石的三点注意事项,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点、要完整 这个注意事项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甚至疑惑翡翠原石是否完整对收藏有什么关系呢?对此,小编从专业人士那里了解到,收藏翡翠原石必须要完整,即完好无损、原汁原味的,你从翡翠矿区拿出来是什么样,收藏之后就是什么样,不要动,不要改,不要处理,这样才算是原石收藏。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一定要原汁原味呢?如果有藏家自己脱皮、切块了不可以吗?当然是不可以的。因为翡翠原石收藏本身就是一场豪赌,赌的是翡翠原石中的东西到底是宝贝还是通货。而收藏是为了什么?自然是为了升值为了赚钱。在转手之时,买家如果看到你收藏的翡翠原石有脱皮、切块甚至是加色等类似操作,他们会认为你有造假的嫌疑,对这块翡翠原石的估价以及喜爱度就不会太高,这会影响藏家的收益。 第二点、渠道要原始 正常情况下,翡翠原石都是从缅甸运到国内的,所以基本上市场上看到的翡翠原石大部分都是经过多次交易、筛选之后的,价格涨了不知道多少倍,里面的好东西也未必有太多。在这种情况下,翡翠原石的收藏价值其实已经很低了,没有必要花大价钱去收藏。最好是到翡翠原石的源头产地,即缅甸矿区去拿一手的料子,这样的收藏价值才会更高一些,升值空间也会更大一些。 第三点、原石独有性 只有具备独有性的翡翠原石才有收藏价值,才能转手卖上好价钱。既然已经决定要收藏翡翠原石,那么,肯定要选择一些有特色的原石,例如质地很好,颜色很丰富,或者是很符合出好料的条件,这样的翡翠原石才更有收藏意义,未来的升值空间也会更加喜人。 作为翡翠原石收藏喜好者,收藏翡翠原石需要大笔的资金,大量的时间,不然很难收藏到精品、绝品,而且还需要到原始渠道去购买,这些也都需要投入资金、精力以及时间。因此,在收藏翡翠原石之时一定要做好准备,切不可贸然跨入这个行业,以免承受高风险。 翡翠原石图片及拍卖成交价格: 1:缅甸木纳老坑种翡翠原石,估价:RMB 3,500,000 ~ 5,500,000,成交价: RMB 11,500,000 ,成交时间: 2014-12-14 ,拍卖公司:北京盘古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秋季拍卖会。 29*18*16cm;重9.5kg。 2:翡翠原石,估价:HKD 2,680,000 ,成交价: HKD 3,200,000 ,成交时间: 2018-06-27 ,拍卖公司:英国皇室贵族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新加坡东方经典艺术品拍卖会。 WT:2.65kg。 3:翡翠原石,尺寸:重量3155克,估价:USD 1,079,365 ,成交价: USD 1,991,111 ,成交时间: 2018-03-29 ,拍卖公司:美国联邦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盛世华彩”美国联邦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4:翡翠原石,估价:HKD 1,180,000 ~ 1,300,000,成交价: HKD 1,980,000 ,成交时间: 2011-12-31 ,拍卖公司:中联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秋季拍卖会。 (大) 5:碧绿翡翠原石,尺寸:重量2530g,估价:SGD 150,000 ,成交价: SGD 287,500 ,成交时间: 2019-08-17 ,拍卖公司:新加坡贝斯达国际拍卖公司,拍卖专场:开埠200精选拍卖会。 翡翠又名翠玉,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达到玉级的石质多晶集合体。此翡翠原石皮色白灰,表皮无大裂表现,开窗面积大,开窗露色处,翠色浓艳,体量大,有手镯位。 6:翡翠原石,估价:RMB 35,000 ~ 55,000,成交价: RMB 172,500 ,成交时间: 2014-12-14 ,拍卖公司:北京盘古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秋季拍卖会。 重18kg 7:翡翠原石,估价:RMB 100,000 ~ 200,000,成交价: RMB 150,528 ,成交时间: 2018-09-28 ,拍卖公司:香港荣盛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精品拍卖会。 G.2.8kg 8:翡翠原石,尺寸:重1498g,估价:USD 85,300 ,成交价: USD 131,300 ,成交时间: 2019-01-26 ,拍卖公司:美国联邦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中美建交四十周年大型文化艺术交流展”暨美国联邦“盛世珍藏”大型艺术精品迎春拍卖会。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pf369.cn/article-14602-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翡翠原石收藏的三点注意事项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