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元的制作在制造业里的行业细分,应该是属于五金冲压制造成形的制作生产工艺。五金冲压制造成形的制作生产工艺两个重要的生产要素或者说物质条件是:1,冲压设备;2,冲压成型模具。 铜元制作的两大生产物质要素里的冲压设备,简单一点说就是冲床,其在钱币制作中提供的主要作用就是提供压印铜元需要的压力,它对压制出来的铜元产品主要影响在于钱面的深打或弱打。如果制币时冲压设备的压力不够,就会产生弱打;如果压力太大,就易产生深打;当然产生深打或弱打另一个主要原因还在于模具装在冲床上时有没有调整到位(这个问题谈模具时再说明)。从20世纪初(中国铜元初始开造的年代)到现在的21世纪初,虽说冲压设备行业水平有巨大进步,精度和时效都有了非常之大的提高,但对铜元的制作(现代指赝品铜元的生产)作用还只是提供压力源,对铜元制作的影响也依然主要是深打和弱打的问题。换句话说,用那个年代的冲压设备和用现在的冲压设备只要铜元模具一样,制作出的铜元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一样的,且一样也都会存在深打或弱打的问题。当然在存世中,除非发现一款样式的铜元全部存在深打或弱打的问题,才可以初步认定是冲压设备提供的压力问题.但这种现象一般不存在.因为铜元的大小、图面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设备选型后能提供的压力就定下来了。所以说铜元制作的第一物质要素”冲压设备”跟铜元的真假没有任何明显的直接的关联关系。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清王朝逐渐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至此我国陷入到了一定时期的屈辱历史中。政治、经济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近代史。 清·道光廿二年(公元1842年)清王朝被迫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清朝的大门从此被打开。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随着国门的打开,国人也逐渐看到了西方工业革命后强大的生产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清廷逐渐形成并壮大,从十九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其间引进西学,促进思想开放。大量的西方科技和机器的引进促进了中国现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洋务派领袖之一,两广总督张之洞奏准成立【广东造币厂】进口英国伯明翰造币厂设备,并于光绪十五年开始进行生产。我国传统的铸钱工艺到此也逐步走向了尽头,铸钱被机器打制所取代。这也是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货币领域中的反映。 光绪重宝宝广当十试打 自古观赏玩物争奇斗妍,以搏诗人墨客欢心。而机制币的生产过程则是完全按照程序走工业化流水线,一批所出钱币无论版式、尺寸、重量等均完全相同。若与我国秦代半两对比,则成鲜明反差。失去的是工匠手工制作时的随心所欲,变化无常。而统一的标准于国于民都是长远的进步。 机器制币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虽然不同时期钱币在版式、尺寸、重量各有不同,但整体制作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伍角(立龙五角) 民国十七年甘肃省造壹圆 铜元的制作的两大生产物质要素里的另一要素模具,它才是对钱币图面文字影响最关键的物质决定因素.这是大家很直观就可以理解到的。 “段乙谱”所载的孙文先生所著的“机制币制造工艺简介”一文中说到铜元钱面的“印花”正、背面包括边齿都是一次成形出来的。那么,这样就表明一枚铜元的“印花” 模具只包括一个上模和一个下模.(齿边用的模套略去不谈)。我们大家都清楚,正常铜元钱面上的主体文字和图案都是凸起的(中心有的有阴纹阴字的只需在凹模内部相应的位置配置相应的凸字凸纹即可),这样就说明无论在上模或下模上的文字图案都是要相应的凹陷的,形成凹模腔的(也可称阴腔)。那用于压制钱币的上、下凹模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根据有关资料佐证,结合五金、模具制造学理论分析,推证铜元模具的设计制造工序大致如下:1,设计定样;2,浮雕石膏样型;3,参照样型,手工雕刻钢祖模,(另一说是用缩雕机,根据石膏样型缩雕钢祖模,但据初步考证,清末应该没有这个技术设备); 4,钢祖模淬火硬化;5,用钢祖模翻压工作用模坯,这是一个凸变凹的过程;6,机加、热处理工作用模坯,制造出真正用于生产的工作用模。在上面我们了解到最终用于制造铜元的工作凹模(阴模),是根据图案设计手工雕出来的祖模(祖模所用的钢料在手工雕刻阶段材质是经过退火软化的,雕刻完后经过淬火加硬,图案文字是凸起的,也称阳模)翻压而成。因为祖模是手工雕刻出来的且有祖模的雕刻大样做参照,图案和文字必然清晰规整,类同于清代流传下来的雕母钱的风范。文字笔划的上端面肯定是水平的且每一笔划的轮廓肯定也是清秀挺拔的。而由于制币用的凹模(阴模)是用祖模(阳模)压制出来的,那凹模(阴模)上的凹陷图案和文字也肯定是清晰规整的。这种关系跟清钱里的雕母钱和母钱、样钱的关系和传承是一样的。虽然清代方孔制钱是用翻砂铸造,而铜元的祖模到工作模是用压制成形,但从制造学的角度比较及时代制造精度进步上来说,通过压制成形的模继承祖模的风范更加到位和精密。也就是说通过工作模制作出来的铜元要比方孔钱的母钱更像祖模。铜元“印花”这道主要工序的工作模制作出来后,制造铜元那就是很简单的事了,后续的工序略过不说了,因为其它工序跟铜元的真假也没有实质性关联。有泉友热衷于就铜元边道形状特征来辨别真假铜元,其实从制造工艺角度来考虑是站不住脚的,滚边的设备,现代是非常容易制造的,也就是说假铜元做到真铜元的滚边效果其实是很容易的,无非就是增加一道简单的滚边工序。 前面说过,钱币深打、弱打跟模具有很大的关系, 具体主要在下面两方面:1,跟“印花”工作模凹模型腔的深浅有直接关联性。深打,可能是工作模的凹模型腔翻压制作的比较好比较深;弱打,可能是工作模的凹模型腔翻压制作的比较差比较浅; 2,“印花”时,模具调合的问题,上模在往下压制的时候深度是可调的,如果上模下行的深度没有达到模具需要的适合高度,就会弱打;如果模具下行的深度比需要的适合高度稍微深一点就会造成深打。另外,顺便说一下有的铜元表面有压痕断笔缺陷的原因一般是压制铜元时有异物(铜屑或模具损坏脱落的小块)夹在模具的凹腔(阴腔)里没有及时发现所致.综上所述钱币的深打和弱打既然是一种铜元制过程很正常的现象,那依此来判断铜元的真假的直接根据就基本上没有。 机制币的生产方式与我国传统铸钱工艺有相似性,以下列举说明: 成都机器局铜币厂1898年7月开铸时场景。 成都机器局铜币厂1898年7月开铸时场景。此照片由造币机器设备供方美国汉立克纳浦厂(Ferracute Machine Co。)技师强必尔(H.Janvier)所摄,是目前所仅见的清代铜币厂印花间的内部图片,十分珍贵。 一、熔铸 熔铸 按规定成分秤重配料,熔解浇铸成长条形锭块。浇铸温度影响损耗及成品质量,温度太高损耗增加,温度太低则在轧片时容易裂开。 二、轧片 轧片 锭块须经粗碾及精碾多道程序制成轧片,中间剪断一次以缩短条片长度,然后再碾至预定的厚度。 三、冲饼 冲饼 条片经冲饼机加工制成坯饼。条片宽度视硬币尺寸而定,每排可冲二三枚或更多。 四、光边 光边 冲饼机制出坯饼,筛选剔除瑕疵品后送到光边机,将坯饼边缘毛头去除及滚厚,使制成的硬币图案不易磨损并可迭起。同时外径一致,便于印花加工。 五、烘洗 烘洗 坯饼经冲饼及光边加工后硬度变高,退火软化后再酸洗、滚光及烘干,使币饼光洁。软化后便于压印外,亦延长模具寿命(清代铜元泛滥时,各厂赶造不及,往往自国外进口现成的铜砖或铜坯。故某些造币厂可能设备规模不足,混用现成坯饼)。 六、印花 印花 币饼成迭装入印花机的储饼筒,由机内抱钳自动送入模具,印花后推出。一套模具是由上模、下模及模圈三者组成。正、背面及齿边(或光边)一次成形。模圈内有槽可挤出齿边,模圈内面光滑则出光边。印花所需压力视硬币材质、大小及图案而定。 七、检查计数包装 印花机 制成后用肉眼检查后包装入库。 英国伯明翰造币厂(Birmingham Mint)于1899年销售中国的印花机,机台左上方钉有代理商“上海瑞生洋行”中文铭牌。该厂在清末供应我国的印花机数量超过270台,占当时全国造币机的三分之一左右。 英国退辣车伦制造厂(Taylor&ChallenLtd。)亦在廿世纪初期提供中国相当数量之印花机,此即该厂制作之广告章(原大直径39毫米)。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中国国近代铜元生产过程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