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在我国的陶瓷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哥窑的胎多为紫黑色、铁黑色、黄褐色。其釉为失透状的乳浊釉,釉色以米黄、灰青为多见,釉面的大小纹片的结合等这些都是哥窑的典型特色。其传世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经过染色之后大纹片呈现为深褐色,小纹片呈现为黄褐色,也称之为“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等,从其器型上看较为的多样,有瓶、炉、尊、碗、盆等实用的器具,但是在其底足上制作的不是十分的工整,釉面上出现缩釉和棕眼。 图1:元 哥窑盏;成交价:RMB 1,265,000;尺寸:直径7.4厘米;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8-12-09。本品哥窑盏,敞口,弧壁,圈足,壁内外及底部满施青釉,圈足一周露胎,呈铁褐色,口沿釉薄而色深,“紫口铁足”特征明显。整器釉面厚润如脂,温和内敛,微泛酥油光泽。哥窑之瓷,自烧成起,已见时人撰文赞之,证故时匠人神技巧思,尽谙美瓷韵,出窑成品时,溢散赵宋文士雅调。观此盏釉色略偏粉青,昔日匠人定缓缓迭施釉层,甚或重复窑烧,始达如此柔光婉约之效。裹之厚釉,锐角敛藏,婉柔之处,让人爱不释手。遥想当时烧成出窑以后,冷却工夫掌握得宜,继而润其色,方得如此铁线开片,疏朗自然,彷佛琼玉整块琢成。胎土黝色,唯足可见。黑褐,悄使色增层次、形添沉稳。 哥窑的烧制工艺十分的特殊,从其胎质上看一般分为两种,分别是瓷胎和砂胎有着非常大的差别,质量以及烧制的工艺不同,瓷胎的质量没有砂胎坚硬;从其胎色上看,有黑灰、深灰、浅灰、土黄等多种胎色,主要是根据其图案以及功能去进行上色的,紫黑色、铁黑色是哥窑的象征;从其釉色上看,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等各色,开创了新的色泽,并且在其釉色的光润度上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图2:无-明 哥窑小洗;成交价:RMB 1,322,500;尺寸:直径9.8厘米;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4-06-05。此件小洗直口,浅直腹,平底。整体造型精巧清素。通体施哥釉伴随有细小开片,釉面大小纹片相间,错落有致,铁线清晰自然,施釉丰腴匀净,釉色莹润自然,平整光亮,底边缘略凸,有支钉小痕。明代从永乐朝已开始对哥窑器进行仿制,成化以后逐渐消失。洗为宋代流行器形,五大名窑皆有烧造,此哥窑小洗便是元明时期仿哥窑的典型代表,为瓷质文房用器中的名品,数百年来备受文人雅士们的赞赏。 哥窑自宋代烧制以来,因流传稀少,格调高雅故倍受文人雅士,甚至皇帝贵贾的青睐,以致随后一直至清代末期皆有仿烧者络绎不绝。晚明鉴赏大家文震亨于其名著《长物志》中专门提及:“(笔洗)陶者有:官、哥葵花洗、磬口洗、四卷荷叶洗、卷口蔗段洗”,可见彼时哥窑洗深得士人推崇。 从其纹饰上看,哥窑的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称细密的小开片,黑色的裂纹与细密的红黄裂纹进行交织就是著名的“金丝铁线”。 图3:元 哥窑贯耳壶;成交价:RMB 920,000;尺寸:高20厘米;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6-06-07。本品仿铜壶造型,颈部凸起二道弦纹,肩部两侧各有管状贯耳,色泽米黄,周身纹片致密,深者呈紫褐色,浅者则为金黄色,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两色交织,遂成典雅美观的“金丝铁线”。足端施釉不甚整齐,胎色深褐,益见古拙之气,亦正是高濂《遵生八笺》、文震亨《长物志》所追求的“堂中插花”所用“哥窑瓶”。哥窑之所以见灰青和米黄二色,其实釉料配方应无大异,更多原因在于烧造后期还原程度所致,还原充分者为灰青,还原不充分者则为米黄,各见雅韵。 从其釉层上看,哥窑器釉层较厚,出现了“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气派,最厚处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中含有气泡,呈若隐若现的状态,犹如“聚沫攒珠”的美韵;从其瓷器的胚体上看,哥窑瓷器的胚体大多都呈现为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的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阴纹露出的胎色呈黄褐色,同时在其底足未挂釉处呈现为铁黑色,所以有了“紫铁口足”的说法。 图4: 元 哥窑海棠式盆;成交价:RMB 828,000;尺寸:宽15.4厘米;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5-12-08。此件花盆折沿、海棠形制,四如意形高足外撇,通体施哥釉,开片自然开裂,紫黑色胎,釉面厚,圈足与胎体同为紫黑色,表面含有铁红锈色,呈现哥釉虽历经千百年,光泽依然柔和、金丝铁线满布,开片裂纹自然均匀,细小,釉面与胎体紧密贴合,海棠型四面突出,外观浑圆,大器端正,充分显示古人高超设计与烧制精工技巧。足端施釉不甚整齐,胎色深褐,益见古拙之气。本品更妙之处在于釉色的奇特转变:由外壁及底部偏青釉色渐渐转向内壁偏黄的效果,及至于紫褐色,有如烟霞弥漫,又如云气氤氲,耐人寻味。哥窑釉质特征在于“聚沫攒珠”,即釉色不甚莹澈,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 哥窑瓷器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釉面存在着大量的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的现象,却不似其他的瓷器缺少了美观性,但后期掌握了开裂的规律所以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图5:元—明 哥窑倭角小方洗;成交价:RMB 690,000;尺寸:宽5厘米;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8-06-19。本品倭角方洗,四方倭角,斜直壁,器身随口沿起伏凹凸变化,内外满施灰青釉,所敷施釉色厚润犹如凝脂,宝光内蕴,仔细观察可见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后世鉴赏家称之为「聚沫攒珠」,最为令人称道。周身纹片致密,静穆古雅,深者呈紫褐色,浅者则为金黄色,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两色交织,遂成典雅美观的「金丝铁线」。底部四倭角处各有一支钉痕,可见黑褐色胎骨,细腻坚质。哥窑多为精巧之物,常入文房清供,其中作为笔洗使用,更是后世文人所推崇。明?屠隆《考盘余事》「笔洗」条有载:「陶者有官哥圆洗、葵花洗、磬口洗、圆肚洗、四卷荷叶洗、卷口蔗段洗、长方洗。」可知瓷质笔洗式样丰富,并且当今的哥窑遗物皆与记载一一对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例「宋 官窑方洗」,造型与本件颇为接近。 宋代哥窑从其釉质上看较为的莹润且透润度较高,釉面刻画了粗深纹和细浅两种交织的进行切割;从其原料制作上看,是因为含铁量较高,烧胚时发生还原,瓷器的胚胎呈现为紫黑特色;从其瓷器的开片程度上看,大件瓷器的小开片和小件瓷器的大开片都尤为的珍贵,特别是开片的位置和其造型都十分的独特。 图6:元 仿哥窑倭角八方洗;成交价:RMB 575,000;尺寸:直径11.5厘米;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4-05-11。此件小洗八方倭角,花口,浅直壁,底平。器身随口沿起伏凹凸变化,整体造型秀美隽永。通体施哥釉,釉面为微泛米黄色开片,错落有致,铁线清晰自然,施釉丰腴匀净,釉色莹润自然,平整光亮,完美无暇。此器造型端庄古朴,周身纹片致密,所敷施釉色厚润犹如凝脂,宝光内蕴,虽未达到绝类,但也深得哥瓷之精髓,或为宋元更迭不久之作,或有传承,故此推为元代追模之品,实为难得之哥釉经典传世佳品。 众所周知,哥窑所烧制出的瓷器较为的细致且精美,特别是在清朝还出现了仿哥窑釉的高潮,哥窑的发展历程之后走向了下坡路,但是现今它的瓷器价值却是不可估量的。 图7:南宋 哥窑小瓶;成交价:RMB 461,150;尺寸:高12.2厘米;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3-04-07。该哥窑小瓶,器型小巧雅致,釉汁通体肥润,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如同凝脂;开片细密,线条极具美感,又富于变化,犹如冰裂般变化万千于那隆冬江河之中,别具一种古朴、自然的天趣。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整器布满铁线,底足露胎处呈黑褐色。 图8:清雍正 仿宋哥窑贯耳瓶;成交价:RMB 460,000;尺寸:高27厘米;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2-10-23。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由于哥釉瓷细致、精美,以后各代对它都有仿造。特别是到了清代,还出现了一个仿哥釉瓷的高潮。造型取自汉代青铜壶,颈部饰贯耳一对,并有旋纹两道。此瓶直颈较长,腹部扁圆,圈足,颈部两侧对称帖竖直的管状贯耳。通体施仿哥釉,釉层肥厚,呈粉青色,釉上布满均匀开片。器形古朴大气,釉色丰腴肥润,配法国装裱。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哥窑瓷器特征及市场价值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