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釉是瓷器釉色之一,釉面呈黑色或黑褐色。黑釉主要呈色剂为氧化铁及少量或微量的锰、钴、铜、铬等氧化着色剂。黑釉釉料为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大类。 通常所见的赤褐色或暗褐色瓷器,釉料中氧化铁比例为8%左右,如将釉层加厚到1.5毫米时,烧成的釉色即呈纯黑。以铁为呈色剂,涂层厚约1.5毫米,经氧化焰焙烧,呈纯黑色。 早期烧制黑釉最成功的首推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所烧黑釉釉面滋润、光亮,色黑如漆,可与漆器媲美。唐代黑釉较为盛行,宋代则是黑釉的高峰时期。明、清时期御器厂所烧黑釉器做工精细,多在纯净的黑釉上施以各种低温色彩,黑釉则成为各种美丽颜色的衬托。 金 黑釉剔花缸缸唇口,鼓腹,圈足。缸内口部施黑釉,外壁以黑釉剔花装饰,肩部为变形回纹,腹部为缠枝花草纹。外底无釉。 此缸造型浑厚饱满,黑釉光亮如漆,剔花技法娴熟,以黄白色的地子衬托黑色花纹,对比鲜明,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 从其胎釉特征看,应是金代山西窑产品。以往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金代陶瓷被划归于宋代,从而认为金代陶瓷无精美之作。 1949年以来,随着金代墓葬中大量陶瓷器的出土,人们对金代陶瓷的真实面目逐渐有了清醒的认识,墓葬出土实物和窑址出土标本证明当时北方的定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淄博窑、大同窑、浑源窑、介休窑、长治窑等到了金代仍在继续烧造,产品各具特色,且不乏精美之作。 宋 黑釉油滴釉盘盘敞口,浅弧壁,圈足。内外满施黑釉,釉色乌黑锃亮,釉面布满银白色油滴状结晶,仿若大小不一的油花点点,故称“油滴釉”。“油滴”之状又如夜空繁星闪烁,令人目不暇接。 此盘神奇之处在于注水后富于各种变化。如注入清水,则银白色结晶愈加明亮,如夜空中繁星闪烁,令人目不暇接;如注满茶水,则结晶闪现出金黄色,十分耀眼,充满神奇魅力。 金 黑釉剔花小口瓶瓶小口外折,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通体施黑釉,釉面光亮似漆。通体运用剔刻装饰技法,肩部为一周变形菊瓣纹,腹部装饰四组钱形开光,开光内各剔刻出折枝花叶。 此瓶线条简练,纹饰粗犷豪放,黑亮的釉面与褐色的胎体形成对比,别具韵味。此瓶于1955年出土于山西天镇县夏家沟。底部墨书“郭舍住店”四字。 宋 黑釉凸线纹瓶瓶唇口外撇,短颈,溜肩,鼓腹,腹下渐敛,圈足。瓶体半截施黑釉,腹下部露胎。肩、腹部装饰多道凸线纹,线纹4道为一组,组与组之间以单线纹相隔,反复中有变化。 此瓶仅以多道凸线纹装饰,别无他饰,简洁大方,令人耳目一新。 宋、金时期,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瓷窑中生产的黑釉瓶、罐等瓷器常以突起的白色线条作装饰,布局可分为单线和复线,使单调的釉面呈现变化。 金 黑釉褐彩花卉纹小口瓶瓶小口,口下出楞,短颈,溜肩,硕腹,腹下渐收,圈足。通体施黑釉,其上以毛笔蘸褐色釉料描绘折枝花卉纹。 此瓶的纹样虽只寥寥数笔,图案却生动自然。造型敦厚浑圆,淳朴可爱。此种瓶式多见于北方瓷窑,传世器品中还见有白釉褐花、白釉剔花等品种。 黑釉褐彩系使用含氧化铁的贫铁矿石作为绘画原料,先在施有黑釉的瓷坯上描绘图案纹饰,再入室经高温焙烧而成,花纹呈铁锈色,故又称“铁锈花”。此种装饰手法在宋、金时期多流行于北方瓷窑,以磁州窑最具代表性。器物造型有瓶、罐、缸、盘、碗等。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pf369.cn/article-10426-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釉如漆华美粗犷的金代黑釉瓷器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