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上的书法
我国古代钱币上的文字,诸体皆备,蔚为大观,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几乎涵盖了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所有书体。收藏、赏玩古代钱币,不仅能够穿越时空隧道,一窥成百上千年前的社会生活,还能够了解中国文字演变的轨迹,浏览历代大家笔走龙蛇的作品。先秦文字,可分为大篆和小篆,反映在钱币上,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刀、圜钱都是大篆,保留了商周甲骨文、钟鼎文的遗风,如布币上的离石、安阳、梁正尚金尚爰,刀币上的即墨之法化、安阳之法化,圜钱上的共、垣、黍垣、賹化齐、重一十二两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便于国家的管理,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的政策,由丞相李斯将战国时期各国各不相同的大篆文字统一为小篆,秦代的半两钱文,就是小篆。同时,秦半两所开创的方孔圆钱的钱币形制,有人说反映了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有人说隐含了钱币如泉水、周流四方的寓意,从而成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中钱币的基本形式。篆书发展到汉朝中晚期以后,出现了诸多变体,王莽新朝的货泉、布泉以及货布等钱文均属悬针篆;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铸造的永光、孝建是薤叶篆;六朝北周布泉、五行大布以及金代泰和重宝为玉筯篆;北宋的皇宋通宝是九叠篆。历史上有汉承秦制的说法,汉代钱文上的书体,一直使用篆书,汉代钱币中早期的铜币,无论是荚钱、八铢钱、五分钱、四铢钱,还是后期的五铢钱,都是篆书。一直到十六国时期,隶书才登上钱币的舞台。隶书相传是由狱吏程邈为方便快捷书写,将大篆、小篆笔画简化所创,因徒隶首创使用,故称“隶书”。隶书的最大特点是结体由纵势变为横势并呈扁方,为汉字向楷书迈进奠定了基础。东晋末期的十六国时期,盘踞成都的李寿(起义军首领李特的侄子)改大成国为汉,改元汉兴(公元 338—343 年)并铸“汉兴”小钱,是我国钱币史上最早之年号钱(以年号注钱文),开创年号钱之先河,是中国古代钱币从重量记名到年号记名的转折点。“汉兴”钱也是最早使用隶书的钱币,它创造了年号钱和隶书钱两个记录。唐高祖李渊 (武德四年,公元 621 年)铸造的开元通宝,钱文为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及书,文字庄重、隽秀、挺拔,钱文深竣清晰,铜质纯净,铸造精良,时称其工。其字在篆隶之间,四字含八分及隶体,笔划端庄沉稳, 疏密有致。其钱文先上下,次右左读之。自上及右回环读之,其义亦通。开元通宝开户启了我国古代钱币称通宝、元宝、重宝的新时代,并且一直沿用到清代末期。在汉隶全盛的西汉时期,人们为了方便快捷地书写文字,将隶书结体变为简约,创造出了笔画出现牵带钩连的草书。由于草书是一种纯艺术的书体,多数人识别困难,钱币做为大众使用的工具,钱文中很少使用草书,一直到北宋太宗的淳化、至道年间(公元 990-997 年)才使用草书书写钱文,淳化元宝和至道元宝的钱文,由宋太宗赵炅(原名赵匡义、避讳改名赵光义)本人书写,后人称之为“御书”,而且,这两种钱币有草书、行书、楷书三种字体。 “淳化元宝”创下中国钱币史上两个第一:除创下第一个“御书钱”外,还创下第一个 “对文钱”,“对文钱”是指同一年号钱,大小、重量、形制、和币文内容完全相同,但币文的书法则不同。行书相传为后汉末年刘德升所创,是相对于正体(篆、隶、楷)的草率化写法,是草书向“楷书”演化过程中的一种中介字体。书时无规定标准,当楷法多于草法时,谓之“行楷” ,草法多于楷法时谓“行草”。最早将行书应用到钱文中的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年间(376-396)的太元货泉。宋代行书钱文最多,有淳化元宝、至道元宝、元祐通宝、元丰通宝。宋哲宗赵煦元祐年间(1086 — 1094 )铸行元祐通宝,有铜铁两种,篆书和行书成对,据说由司马光和苏轼书写。据传宋神宗赵顼元丰年间的元丰通宝行书钱文也是出自苏轼之手。楷书因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尊尚法式,可作楷模而得名。一般认为开创于三国至魏晋时期,魏太傅钟繇被尊为开派宗师。到隋唐时期,经“初唐四杰”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得到进一步完善,盛唐时期的颜真卿和晚唐柳公权,使楷书发展到极致。最早使用楷书的钱币是唐高宗李治乾封元年(公元666 年)铸行的乾封泉宝,这是唐代第一枚年号钱。元、明、清时期,楷书钱文一直占据主流地位。由著名书法家书写的钱文,除上述的欧阳询等人外,还有秦丞相李斯书写的秦半两,三国时著名书法家皇象所书大泉五百、大泉当千,五代十国时南唐礼部尚书徐铉所书开元通宝,宋徽宗赵佶书建国通宝、政和通宝、崇宁通宝、大观通宝,权相蔡京所书崇宁重宝,金朝党怀英的篆书泰和重宝,元朝周伯琦的楷书至正之宝,清书法家戴熙所书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唐代诗人杜牧在《赤壁》中吟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当我们见到一枚古代钱币,在清洗掉上面积淀的泥土与锈斑,辨别出钱文,欣赏上面的书法时,不能不感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叹汉字茁壮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凝聚力,生发出爱我中华、爱我祖国的激情,这该是一些钱币收藏者意外的收获了。好文章,欣赏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