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酒醉人 发表于 2019-4-10 16:30:41

蓬莱何处寻,仙山在画中

蓬莱仙岛与崑崙神山是传说中的两大仙境乐园,《史记》记载战国时期君王遣人探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而崑崙山则是《山海经》所描述的神域。两地皆居住著仙圣,并有丰富物產及神异动植物。六朝至唐代时期,随著道教盛行,道士们逐渐将地图上的真实名山仙道化,形成洞天福地之说,使得仙境更具现实性。名山洞府对於追求仙道的人而言,不仅是採药、炼丹、修行的地方,更是遇仙、升仙的媒介。传世山水画中蕴含有不少仙境题材的作品,院藏宋元明清的画作也具备多样且丰富的仙山面貌。仙境飘渺传说中的三神山、五山、十洲三岛,究竟是什麼样的面貌?古代画家各自发挥丰富的想像力,企图呈现崑崙、蓬莱、方壶、瀛洲等仙山境地的形象。而往来其间的仙圣,多居住於华丽的天宫楼闕,并具有骑乘神兽异物、飞行浮海的超能力。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RAmgK9SBFAgZLi
宋 緙丝仙山楼阁 25.5x40.8cm本幅布局左右对称而不失变化,前景作山石层叠,奇花异果茂盛,群猴採果,禽鸟翱翔。居中楼臺殿阁矗立,人物对饮於一楼屏风前,二楼人物两两成组,凭栏观景。屋宇上方白鹤、凤凰飞舞。各式云彩飘忽涌出,营造出遗世独立的仙境。图中以云彩衬托屋木脊簷,来代表仙境,和郑州宋墓壁画表现仙境的方式类似。「仙人凭栏」的画面,也呼应北宋苏軾(1037-1101)题郭忠恕(?-977)〈楼居仙图〉的「縹緲飞观,凭栏谁子」,当為宋人形塑华丽仙境的一种样貌。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RAmgKe4F3Y6UVV
明 文伯仁 方壶图 120.6x31.8cm史记》云,海上三神山為蓬莱、方丈、瀛洲,传说位於渤海。《列子》中将「方丈」改称「方壶」,与岱舆、员嶠、瀛洲、蓬莱并称為五山。吴派画家文伯仁(1502-1575)此作,以青绿设色画「方壶」浮起於波涛万顷间。三角形山峰崢嶸,中有宫观平臺和长青树林,白云繚绕其间,并往上聚合窜升,颇能呼应《史记》描述三神山远望如云,人靠近时反而居於水下,最后被风引去的神祕性质。画幅上、下款加框榜题,是仿自早期释道画的做法。别有洞天相较於遥远虚渺的海外仙山,名山与洞天福地提供给道士和俗世更為亲近的圣域。洞天被认為明亮如同自然光照,内有灵府神馆,甚至互通贯连。误入桃花源,正是凡人经由洞穴进入仙境的一段美丽传说。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RAmgKuA15MyAjU
五代 董源 洞天山堂 183.2x121.2cm本幅无款,诗塘王鐸(1592-1653)题跋将作者定為五代董源(活动于10世纪上半)。董源為江南钟陵(今江西南昌)人,善以披麻皴写江南山水,树立重要山水画派。此幅虽具董源风格,但应完成於元代。前景桥上立三人,二人头戴幞头,皆為迎客而来。中景画殿宇高耸,其上云雾瀰漫,云嵐与青绿色峻岭交界处,可见大小不一的洞口。洞口透著自然光,颇符合道教将名山洞穴视為仙宫灵府,内有日月光照的宗教概念。左上方「洞天山堂」四字,虽不知何人所书,却是贴切的名称。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RAmgLDiG3RwwC9
元 方从义 神岳琼林图 120.3x56cm方从义(1301-1378后),号方壶,為江西龙虎山上清宫正一教道士,曾学仙道於全真教领袖人物金蓬头(1276-1336)。据画家题识,图名「神岳琼林」。琼林指龙虎山琼林臺,神岳语出自南朝梁陶弘景(456-536)《真誥》,足见画家意在呈显宗教性的道教圣山。前景画林木蓊鬱,内狭外敞的水口向内深入。中景竹林房舍隐见,左方一隐士策杖登臺,对照巨大的山峰拔地而起,更显渺小。山石以湿笔刷、点、染,笔法率性,直觉地表现出圣山的生气与超凡。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RAmgLQP70lTEiA
明 郑重 仿王蒙葛洪移居图 135.8x29.1cm画题「葛仙翁移居图」中的葛仙翁,指葛洪(283-343),晋丹阳句容人,是道教金丹道派的代表人物。他认為在名山大岳修练作药,才能得道。葛洪年老时听闻交趾出丹砂,携子姪前往,而為广州刺史邓岳所留,於是停留罗浮山炼丹修道,卒后羽化成仙。郑重(17世纪前期)此作用笔绵密,佈局窄长。前景画葛洪与妻子鲍姑骑牛前进,旁有僮僕捧鹅背瓢,羊犬随行。曲折的山径,越过层叠山峦,通向道观和乐世界,表现出画中人对仙道的追求。修行采药·遇仙升仙入山修道是凡人由俗入圣的方式,山林裡丰富的药草和金属矿物,则為俗人提供了服食与炼丹的丰富资源。名山更是蕴藏圣物之所,有道之人若得机缘,则能遇仙,被授予经诀和天书。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RAmgMox3sIxCWk
宋 燕文贵 三仙授简 46.3x41.3cm本幅无款,旧籤标為燕文贵。燕文贵(活动於11世纪)於宋太宗(976-997在位)时為画院祇候,擅长画山水。但此幅画风已入南宋,约作於十三世纪。松下巖洞内,三人赤足踞坐。右方人物扎双髻、蓄鬍,肤色却如童顏般润泽,手持素卷。居中人物身著树叶,表情肃穆,右手持笔,地上放置砚台。左方人物神色庄严,披髮赤膊。内容反映出道教洞天观念下,修真学道者因特殊机缘,得以进入洞穴获致道法、经诀。右方人物应為修道之士,遇仙传授成仙秘诀的天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蓬莱何处寻,仙山在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