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绞胎纹瓷器
绞胎瓷,是我国博大精深、精彩纷呈的陶瓷系统中一个珍贵、稀有、与从不同的品种。唐代河南巩义窑首创了绞胎瓷生产工艺,成为陶瓷史上的一颗明珠。之后,绞胎瓷工艺失传,直到2003年,才研制成功。绞胎瓷失传800后获得新生。绞胎瓷,也称“绞泥”、“搅胎瓷”、”透花瓷“,创烧于唐代,制作时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糅合在一起,然后相互绞合,拉坏制作成形,施透明釉后入窑烧制而成,烧成后呈现的色彩和纹理是胎土形成的。不同的瓷土,色彩惊艳纷呈,不同的绞揉方式,纹理千变万化。绞出的纹理有水绞、云纹、流水纹、鸟羽纹等多种多样,形成的意境也能充分调动人们的想象力,有的如层峦叠嶂,起伏不定,有的如老树缠绕,盘根错节,构思奇巧,浑然天成,极具审美情趣。烧成绞胎瓷,既要掌握好干涅度,又要掌握好热膨胀系数,工艺要求和技术水平远远地超过同时期的其它瓷器,在当时来说,是高技术产品。这种深入胎骨的彩绘,突破了青白两色的束缚,极大地体现了唐人的艺术眼光和创造精神。http://p1.pstatp.com/large/5949000486f4c35eb517http://p1.pstatp.com/large/59470004e1cbd1a3c1c8http://p1.pstatp.com/large/594a00024cb2afe938b8http://p1.pstatp.com/large/5949000486f5830ac3cdhttp://p1.pstatp.com/large/594400051ed235c83e7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