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taa 发表于 2019-3-6 15:55:36

清朝咸丰年间母钱为什么减重

c  清文宗咸丰三年(1853年),因外国列强进逼及国内太平军的兴起,清王朝危机四伏,财源枯竭。为解决国库空虚问题,咸丰皇帝决定铸行虚值大钱。当时全国28个钱局先后铸造咸丰大钱,出现了中国货币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咸丰重宝钱有“当四、当五、当八、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共八种形制。

图1


图2


图3
  这枚咸丰重宝钱(图1),当五十,宝云局(云南)铸造。直径54.46毫米,厚3.23毫米,重49.3克。钱文楷书大字,端庄秀美。尔寳,开口贝宝,与众不同。满文小字,昂云,刚劲有力。该版式诸谱未载。铜质金黄,质地细密,油光滋润;包浆老旧,柔和自然;做工精细,钱体干净,字口深峻,棱角分明,轮廓精整,地张微鼓,内郭上与下、左与右呈顶弧对称。字口和内郭立面有一丝丝的凹痕,地张与外轮交汇处呈现明显的有规则的圆圈凹线,钱文、轮郭等处拔模斜度特别明显。总之是品冷眼看似雕母。但全面仔细观察,边轮有浇口和打磨痕迹,雕痕处同钱体一样呈翻砂铸造状态。由此可见,是品不是雕母,应该是雕母翻铸的下一代,即母钱。

  为深入探讨这枚母钱,笔者将是品与图2、图3钱做了对比。图2这枚咸丰重宝宝云当五十钱是上海博物馆的藏品,编号为“2030”,是收藏家孙鼎捐献的(见《上海博物馆藏钱币*元明清钱币》585页)。图3是重庆出版社出版的《钱通》(今译图本)一书上的拓片。仔细比对,图2与图3所示的是同一钱币。图3下面标注:“为部颁样钱”(见该书第616页)。通过比较,发现是品与图2钱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别。二者相同之处是:穿口大小,内郭和外轮的状态一致;寳”字贝部左上开口,背满文字小……钱文风格一致。二者的差别是:图2钱重68.5克,比是品的重量超出19.2克,说明图2钱大而厚重;两者“重”字小异,背“五十”小异,是品满文“云”昂起……

  从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可以看出,两品大同小异,有着必然的联系。图2钱是部颁样钱,是品是按部颁式铸造的母钱,是部颁样钱的变化版。部颁样钱是户部宝泉局代表国家向各地方铸钱局颁发的新铸钱币的样板。各地方铸钱局本应该严格按照部颁样钱的规格(如钱径尺寸、钱体重量等方面的要求)雕出祖钱,翻铸出母钱,进而铸造地方局名的流通行用钱。

  然而,当时各地方铸钱局却没有这样做,为了节省铜材,降低成本,提高铸钱效益,雕刻了小于部颁样钱规格的祖钱。用这样的祖钱翻铸出的母钱比部颁样钱自然要减重,而且在钱文等方面也必然会有些差异。地方铸钱局铸造减重钱,朝廷管理失控,是咸丰年间铸钱的普遍乱象。此品就是这样的减重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朝咸丰年间母钱为什么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