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成化天字款瓷器
自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年(1369年),在景德镇置御窑厂烧造宫廷用瓷以来,至成化,历代御窑器的署款情况大致如下:洪武、建文无款;永乐御窑器少量带款;宣德时期款多遍器身;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历时30年基本无款;成化是永宣之后又一位对款识热衷的帝王,并颇多建树。明“永乐年制”篆书刻款 引自《中国古陶瓷款识》
在官窑瓷器上,冠以帝王年号的做法始自永乐。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明成祖朱棣只在个别一些瓷器上,留下了帝王尊号。而且,永乐号年款,包括锥刻款和模印款,均采用了既深奥又不易看懂的篆书。虽然“永乐官窑青花瓷器为数不少,但青花款仅见于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上”,其细若米粒的四字篆书款,皆写于杯内心。“永乐官窑瓷器上的刻、印年款,需要侧视或透视方能看清。”
明永乐 青花压手杯
在中国陶瓷史上,把年号书写于器物外底部的第一位帝王是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年号款不但字体以堂堂正正的晋唐小楷居多,多数还带上了国号“大明”,开创了标准年款的先河。正统、景泰、天顺这三朝,被称为明代陶瓷史上的黑暗期空白期。此刻,在瓷器的署款上,亦一片空白,不见官款。
明永乐 青花压手杯
成化皇帝18岁登基,在位23年。同宣德朝相比,成化御窑器在款识上不但创立了六字款外加双方框的一种新体式,还开创了于高足杯的足内沿书写官款的先例。而“天”字款,更属独创。
不难发现,在中国所有御窑瓷器中,有两个朝代的款识最值得称道:一个是永乐朝的“永乐年制”四字青花款;一个是成化年间单个的“天”字款。这两类御窑款识,均出自帝王内心的真诚,显现出皇帝真性情。
“天”字款青釉小杯
两年前,笔者见到一只小杯。杯高2.5、口径5、足径1.9厘米。通体施青釉,釉汁莹润肥腴,色泽青中闪绿。口端下方约0.4厘米处,有一颇似文字的暗刻纹。从杯的边口以及器身上所隐含的自然、流畅、极具层次感的使用留痕来看,器物当为传世品。
“天”字款青釉杯
去年,笔者对小杯再次作了仔细观察。此后一段时日,边研究边查找资料。在把小杯同成化斗彩天字罐、同明宪宗的身世挂钩,才逐渐意识到:该青釉杯不排除为成化“饮酒品茗之风盛行”时的御窑饮酒器。
暗刻天字款小杯,尽管为个案。但其承载的历史信息,则难以让人否定其存在。所以,形成文字,求教方家!
“天”字款青釉杯上的“天”字
首先,边口处暗刻纹,经笔者求证,当系金文之“天”字,亦即大篆“天”字。
其二,小杯圈足,既不属平切、也不是内外墙坡式,而是足端滚圆。此足式,为成化瓷的重要特征。
金文“天”字
成化杯的样式有许多,如“高足杯、八方高足杯、鸡缸杯及高奘式、菊瓣式、撇口式、钟式、墩式、马蹄杯等,均为滚圆圈足”。凑巧,“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成化瓷器对比展”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在北京故宫呈展,数件典型器的圈足,为这件小杯作了权威性的诠释。
“天”字款青釉杯底足
其三,圈足上的粘沙,“明以前的器物多有不同程度的粘砂现象,明清瓷器足内,积釉处也有粘砂,而仿品却很少有粘沙”。出现粘沙原因很多,有工序上也有操作上的。一些器物因尺寸小,修足难以把握,或者修胎刮釉不到位,就会出现粘沙。即使处于中国制瓷业高峰时期的清康熙,粘沙现象亦时有发生。相比较明末清初时多见的那些粗粒子粘砂器物,似乎还给人以启示:细路子细砂;粗路子粗砂。由此还可知,粘沙的粗细不只反映出品质,竟可以成为当今断代的依据之一。
明成化 仿哥釉菊瓣杯
其四,明成化早期官窑,喜以永宣之物为蓝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模仿器型、纹饰与署款;一是慕仿颜色釉瓷中的单色釉。这件小杯,造型不仅与明永乐压手杯相近,署款亦与压手杯有同工异曲之妙:前者,于杯的内底上署篆书青花“永乐年制”4字;后者,于唇口边锥刻篆书“天”字。压手杯的“永乐年制”4字不惟“细若粒米”,竟然躲在花心内、埋在狮球中,显示出帝王纯粹是为了品茗、饮酒与个人玩赏。而成化则把单个“天”字,高高悬挂在杯的边口处,那个“天”字,纯粹是给大臣看的。此杯的器型和署款上的暗合,为成化瓷的确认,提供了理论依据。 这是成化天字款蛋壳杯 大明成化款暗刻龙纹瓶价格? 你好,我有收藏,不知道上哪鉴定比较好 哈哈,你还真没见过多少成化天字款的。 转 存疑 东西明显不对,根据理论臆造了一件东西,最基本的型制,修胎,釉质都不要了 有人收这种钱币吗 狗皮藥膏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