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扇文化
中国传统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条件的改善,如今的扇子已从实用品演变为欣赏品,扇文化的魅力也愈加放大。它不仅体现于人们对扇子的使用,而且更在于对一把扇子的欣赏。而欣赏扇子,主要是欣赏扇面和扇骨,历代书画家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诗词抒情达意,或为他人收藏或赠友人以题辞留念,因此扇面承载着整扇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寄托。一、扇面的演变历史
中国的扇面画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南朝梁文学家萧贲“曾于扇上画山水,咫尺内万里可知”。萧贲于扇上作山水,扇中景物在咫尺之内,却令人觉得有万里之遥,可见其作画功力深厚。南北朝时期山水诗、山水画盛行,从而扇面上多山水,具有清秀简约的艺术风格,这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是一致的。当时,受老庄哲学以及佛教传入的影响,又经历了战乱和统治的黑暗腐朽,文人们厌倦了世态炎凉,渴望宁静的生活以达到“禅悟”的“出世”的境界,山川流水这一自然之景就成为当时文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文人们就以扇为载体,将自然物上打上自身的生活寄托、文化精神的烙印,赋予当时的扇面画以清秀简约的艺术风格。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随之带来的文化发达让文人在扇面上题诗作画的兴趣更为浓厚。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描写当时宫廷贵妇的生活与穿戴、所用器物等,画中的仕女手持长柄团扇,其扇面绘制了雍容华贵的牡丹花图案;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也有仕女手持团扇,上面绘制山水树花等自然物;更有诗人罗隐作《扇上画牡丹》来吟诵扇上牡丹之翩然逼真。
宋代随着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文人与绘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宋折扇的大量制作加上永乐皇帝朱棣的青睐和推广,宋代宫廷画家更是画扇成风,书画扇面相应得到飞速发展,臻于顶峰。受到理学影响,宋代扇面画风格清丽素雅,色彩深沉,富有理性美。宋徽宗赵佶的《枇杷山鸟图》、徐熙《豆花蜻蜒图》、刘宗《群鱼戏藻图》等皆是扇面精品。
宋代团扇书画和明清的折扇书画堪称书画扇巅峰。扇面画,以明代最贵。声名煊赫的“吴门四家”扇面作品,现如今拍卖价格已达百万、千万元。明清时代,苏州地区形成了吴门画派,文人画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又由于江南制扇工艺高度发达,由此留下了许多具有江南特色的扇画及扇书,如文徵明的书画扇面绘画线条温润秀丽,含蓄内敛,婉约动人。明末画家文震亨在其著作《长物志》中云:“姑苏最重书画扇……素白金面,购求名笔图写,佳者价绝高……纸敝墨渝,不堪怀袖,别装卷册以供玩,相沿既久,习以成风,至称为姑苏人事。”
清代是中国折扇大发展的时期。扇子在文人官员间的使用更加频繁。扇子不仅是用以随身携带的扇风引凉的工具,在成为一种欣赏性艺术品的同时,更是成为一种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征,成为文人名仕彰显自身社会角色的道具。乾嘉以来金石学大兴,清代及第的状元们乐衷于以自身扎实的书法功底在扇面上写诗作画,体现个人风格,表现自己的博学多才和显贵,以此馈赠亲朋好友,使他们颇感荣耀,带给他们莫大的光荣。这一流行的的扇面艺术被称为“状元扇”,是清代独特和普及的现象。
二、扇面的制作
如今,随着现代人生活的改善,对审美的追求也愈发强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亲手绘制扇面,这样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能让自制的扇子具有自我收藏的价值,还能在题材方面有更高的自由度。扇面的绘制,当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在绘制扇面前,要积累内容素材。现在随着西洋绘画的涌入,扇面的绘制创作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中国画题材,如果仅是绘制扇面自娱自乐愉悦身心,我们所绘皆是眼见的寻常之物,一草一木,一花一鱼,甚至是自家栽种的盆栽,都可以成为笔下之物。要注意的是,在定制内容时要仔细观察,获取鲜活的形象。
第二,构图时要考虑扇子的形状。圆形、方形,不同扇形的扇面由于长宽不同,图案的构图方案也要随之调整,因此要设计出最和谐的构图以确保扇面不会留白太多或者图案过大。以折扇为例,折扇在绘制前要抽出扇骨,用刷子蘸水把扇面刷平,拿重物压半日,将扇面铺平来绘画,画完再将扇面插回去,涂好浆糊粘在扇骨上。因为扇面的两面都有一侧要粘在扇骨上,因此在设计图案时就要注意扇面两侧要留空。
第三,由于扇面材质不同,我们所做前期工作也不同。绢扇一般都会上胶,就能直接落墨绘制工笔;倘若到手的团扇没有上胶而是一层布,那么为了防止因沾水字画脱落,我们可以使用丙烯颜料来上色,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如果颜料浓,运笔就会不畅,假如稀释了颜料,绘制图案的颜色饱和度就会差,效果会大打折扣。同样,空白折扇也要看纸本是否有胶,没有胶只能绘画写意,如有胶则写意工笔可以任意发挥。另外,也可以自己购买胶矾水将生宣刷成熟宣。
第四,绘制完成后要考虑后期装饰工作。扇子整体要保持颜色统一,不仅是扇骨的颜色和画面整体的和谐,我们在完成制作后还要配上与之相称的扇坠的颜色,倘若是配以扇座观赏,那么还应该考虑扇座的颜色和款式。
鉴赏一页扇面,无论是寥寥数笔,或是绘以重彩,都能从这一柄“怀袖雅物”中窥见画扇人的情志与闲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