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系玄纹罐欣赏
盛储器或陪葬用具。该罐整体造型古朴大方,美观实用。罐的胎色呈灰白色,施青釉至器身下腹部,釉面光洁如新,胎釉结合紧密,是东汉青瓷中难得的佳品。汉至唐代青瓷中最常见的一种器型。直口、丰肩、鼓腹、平底,肩有四耳,耳由两根泥条捏成或削成桥形。魏晋至唐,四系罐演变规律是:器体不断增高,上腹收小,下腹和底相应扩大,重心向下,越来越切合实用。盛储器,或为墓主人生前所用,死后用于陪葬。东汉是古代成熟瓷器的产生时期,完成了原始瓷器向真正的、符合现代标准的瓷器的过渡,这一件器物可看作是这一过程中的产物。该罐小口、短颈、溜肩、鼓腹,肩、腹部曲线圆滑,下腹斜收,底平略内凹,肩部对称粘有四个泥条做成的小系,整体造型古朴大方,美观实用。罐的胎色呈灰白色,施青釉至器身下腹部,釉色晶莹明亮,釉面光洁如新,开片细密,胎釉结合紧密,是东汉青瓷中难得的佳品。青瓷亦称“绿瓷”。在坯体上施以以铁元素为呈色剂的釉,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的瓷器,称为青瓷。我国的青瓷经历了原始青瓷、早期青瓷之后,一般认为在东汉时期进入了成熟阶段。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浙江的上虞、德清、余姚、宁波、绍兴、萧山和永嘉等地都已发现东汉时烧造成熟青瓷的瓷窑。上虞县小仙坛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代表了这一时期的烧造水平。三国吴和西晋时,青瓷烧制水平迅速提高,浙江上虞、绍兴、余姚、宁波、萧山地区的越窑,温州地区的瓯窑以及金华地区的婺州窑,成为青瓷的主要产地。江苏宜兴均山窑和湖北、湖南、江西的一些地区也有生产。东晋、南北朝时,青瓷生产已遍布浙江、江苏、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山东等地,在浙江曹娥江两岸山坡就发现窑址二百七十余处。隋代瓷器仍以青瓷为主,重要的窑址有河南的安阳窑、巩县窑;河北磁县的贾壁村窑;安微淮南窑;湖南湘阴窑和四川省的邛崃窑。唐代时青瓷仍具有重要地位。浙江的越窑、瓯窑、婺州窑;湖南的岳州窑、长沙窑;江西的洪州窑,九江蔡家垅窑;临川白浒窑;福建安南窑、将乐窑;广东潮安窑、三水洞口窑、新会崖门官冲窑,四川成都青羊宫窑和邛崃窑等是当时的主要产地。闻名于世的越窑青瓷盛于唐代中晚期,其产品胎质细洁,釉色“类冰”、“类玉”,器形丰富,纹饰高雅,与北方邢窑的白瓷并称,是谓“南青北白”。北宋中期以后,越窑渐衰,龙泉青瓷崛起。同时,北方的耀州窑、汝窑、临汝窑和北宋末汴京官窑的青瓷异军突起,达到了很高的烧制水平。南宋中晚期龙泉粉青、梅子青釉达到了青釉烧造的最高水平。到了明代,由于青花瓷的出现和彩瓷的兴起,青瓷渐趋衰微。此藏品价值极高初步估价市场价值在150万以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