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国宝虎鎣介绍
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流失海外百余年的国宝“虎鎣”终于重回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一起来目睹下
国宝虎鎣 的风采
划
重
点
虎鎣是什么?
青铜“虎鎣(yìng)”为西周晚期文物,顶盖内铸有“自作供鎣”铭文,因其精美独特的造型、罕见的虎形装饰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盖内铸铭四字:“自乍(作)(供)(鎣)。”“乍”字反书。可能是共字,与共字通常作、形较异。器自名为“鎣”,是盉的一种别称。“共”作为器名的修饰语,尚属首见。共是供的初文,《广雅·释诂二》:“供,进也。”《玉篇·人部》:“供,祭也。”《广韵·锺韵》:“供,奉也。”“供鎣”明确了此器的用途,即作为祭祀时奉献使用。
“鎣”音“莹”。著名考古学家孙机先生告诉记者,鎣是用来盛放一种叫“郁金”的液体香料的容器。他介绍,古代人认为神不吃东西、而喜欢闻香气。所以就把酒放在爵中,下面用火加热,促进酒气挥发。由于古代的酒通常浓度较低、气味比较清淡,所以特别要在酒中调入“郁金”,增加香味以娱神。他还说,目前已知存世的“鎣”不超过8件,有些是出土的,甚至是残破的,而“虎鎣”却非常完整,且造型奇特,所以十分珍贵。
虎鎣有什么特点
“虎鎣”为方唇,圜底,三蹄形足。肩的一侧有管状流,以伏虎为造型,另一侧有龙首鋬(pàn),盖折沿,上有圆雕踞虎形装饰,盖与鋬上各有小环钮,原应有连链,现已失。肩部饰卷曲夔纹,腹上部饰横S形斜角云纹,腹下部饰瓦纹,足根饰饕餮纹。
关于“虎鎣”这一世称的由来,主要依据是流管上的卧虎造型,流乃商周青铜盉标志性的关键部位,凭此位置上的纹饰对其定名。
虎鎣为什么会流落海外?
150多年前,法国文豪雨果这样描写圆明园的悲剧:“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
“虎鎣”此前拥有者是英国海军上校哈利·刘易斯·埃文斯,他与家人的通信中曾明确提出此件文物是来自于圆明园,还详述了自己参与同中国军队的战争。
信件中记录了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内的青铜器、珐琅器和瓷器等珍贵文物并现场拍卖的事件,以及他们撤走前将圆明园付之一炬的“大派对”。
回归大事记
2018年3月底
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青铜“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引发国内外舆论关注。
2018.4.9
英国相关拍卖机构负责人通过邮件明确表示拒绝撤拍青铜“虎鎣”
2018.4.29
国家文物局收到英国相关拍卖机构负责人邮件,邮件称青铜“虎鎣”境外买家希望将文物无条件捐赠给国家文物局
2018.9.21
国家文物局代表团会同中国国家博物馆专家组赴英开展青铜“虎鎣”实物鉴定。
2018.12.11
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举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