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先生 发表于 2018-9-29 09:25:39

清五彩瓷器的特及征鉴定

景德镇的瓷业,发展到清代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清代陶瓷之所以能使人为之倾心和陶醉,一是体现了制作工艺的精致细腻,不少作品有一种高雅的格调和雍容华贵的风姿;二是有一种一般民窑无法比拟的优越感,带有强烈的贵族化意味。就五彩瓷来说,华贵深凝是它的总体面貌。

从某种意义上说,清康熙时的五彩瓷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彩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明代五彩,如不使用釉下青花,实际上就是釉上红彩、绿彩、黄彩等;而康熙五彩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釉上蓝彩和黑彩,形成了红、绿、黄、黑、赭、蓝等多种颜色的搭配和运用。如果你也有藏品出手,想找正规渠道,秋季拍卖 藏品甄选,可送一线拍卖:h12100105 致力民间藏品出手渠道建设,选中藏品送各大拍卖行《 睿嘉 保利 翰海 》等,无流拍费,无鉴定费!! 由于有了深色调的蓝和黑,使得康熙五彩的色彩对比更加和谐、沉稳。

康熙五彩所用的颜色比明代大大增多,因此康熙五彩比明代单纯釉上五彩更显得娇艳动人。康熙五彩瓷光艳照人,很重要一点是在烧成上。釉上彩是在彩炉中低温烧成的,火候的把握十分重要,温度过高,有些釉上颜色会流动或损失,炉温太低则彩料的光泽不足。康熙五彩一般都色彩鲜艳,光泽明亮。这说明康熙时烧造彩瓷的工艺已十分成熟

康熙青花五彩,早期作品胎体较为厚重,瓷质坚硬;中晚期则变得胎体轻薄,装饰纹样绘制精细,色彩明快艳丽;所用青料青翠明亮,彩绘工艺上运用了“分水皴”的技法,使得画面效果更加鲜亮。尽管康熙朝釉上五彩发展极快,并发明了釉上蓝彩,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并没有影响青花五彩的继续发展。清代青花五彩保持着独有的特色,一直烧造至晚清。

康熙五彩为一代名作,从清嘉庆至民国多有仿品上市,鉴别真伪应掌握以下主要特征:

1.根据瓷器造型明清瓷器鉴定:清代瓷器造型: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2.根据纹饰来鉴定明清瓷器:清代瓷器纹饰: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御用官窑瓷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缛。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皴,并加皴点,古装仕女高髻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体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

3.根据款识鉴定明清瓷器:清代瓷器款识:景德镇宫窑多署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晚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4.根据底足鉴定明清瓷器:清代瓷器底足: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锹背形足等。

5.根据釉面鉴定明清瓷器:清代瓷器釉面: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雍正时稍面细白莹润,多有桔皮皱纹。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晚清时施轴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五彩瓷器的特及征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