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书法欣赏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燮"读音xieˋ,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六分半书,清代郑燮(郑板桥)书法的别称,人称"板桥体"。他以隶书笔法形体掺入行楷,又时以兰竹面笔出之,自成面目。
书体介于楷隶之间,而隶多于楷,隶书又称"八分",因此郑燮谑称自己所创非隶非楷的书体为"六分半书"。
郑板桥别具一格的新书体,开创了书法历史的先河。
所创作的书法作品来看,所谓"真隶相参之法",实际上就是将隶书参入到行楷之中,同时又用写行草的运笔之势来写,至于说是哪"六分",哪"半分",其余"三分半"在何处,都是不可拘泥地去理解的。所创作的书法作品来看,所谓"真隶相参之法",实际上就是将隶书参入到行楷之中,同时又用写行草的运笔之势来写,至于说是哪"六分",哪"半分",其余"三分半"在何处,都是不可拘泥地去理解的。
郑燮 (款) 行书六言联 对联
郑燮 (款) 己巳(1749年)作 行书七言诗
郑燮 行书五言集句联
问余何事栖碧山,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板桥郑燮。
郑燮 行书七言诗
郑燮 行书
郑燮 行书七言诗
郑燮 乾隆七年(1742年)作 隶书杂诗
郑燮 乾隆十四年(1749年)作 行书《桃花源记》
郑燮 行书七言诗,自怪平生酒量悭,舟中无事可消闲。杂出数卷潞来厌,名纸千张写附还。篷背雪声何飒沓,床前灯影半阑珊。瓦炉砂罐空相对,吟在春风醉梦间。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关注书画类资讯城市画苑 人怕出名猪怕壮而已!这种书法完全不敢苟同 带坏了一堆现代书法家 画名掩盖了书名。单以书法论,即可比肩清代任一大家 重行势,轻韵致。不满当时的馆阁体,同时也抨击时弊,自我创新的产物,即六分半。有视觉冲击力。故而才出现扬州八怪。 真养眼! 大巧若拙 郑板桥的书法是顶尖艺术,把六分半书与丑书挂勾的网民,我敢说,你从未好好习研过书法,更不懂绘画。 書法。看就欣赏他别於他人之處,不然何谓大家呢?他们都留有歷史与時代轨迹,。 不要人人学板桥,真成器的也不多;画虎不成反成猫,丑书倒是遍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