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开心 发表于 2018-5-26 07:27:31

宋代龙泉窑:青瓷釉色之美巅峰!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南宋(1127-1279) 龙泉窑青釉莲刻划花瓣纹敛口碗 此碗成型周正,丝毫不输明清宫碗制式,可见宋代制瓷工艺高超。此碗口沿形制比较特殊,唇口内折形成兜口式,龙泉窑制品中十分少见,同类器可见浙江省博物馆藏品(参见《中国陶瓷全集・8・宋(下)》,页107,图69),其它未见。斜弧腹,底承浅圈足,足壁薄而规整,可见修坯技艺的精湛。外壁刻划莲瓣纹,莲瓣宽度适中,中央凸脊。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匀净,温润如玉,可见密集的气泡,莲瓣中脊釉薄色淡,轮廓线积釉色深,映现片片莲瓣轮廓,如花挺立,风格别具。足端无釉,露灰色胎,质地缜密,足际见窑红。

元 龙泉窑鬲式炉此炉仿古代青铜鬲造型,龙泉窑从宋代开始多有烧造,此为明代承袭之作。制器端正浑厚,折沿,束颈,鼓腹,口边线条自颈下至腹部弧线内收到足部,曲线流畅,形成炉外边“S”形曲线。三条出戟棱仿青铜器装饰,自腹部到足一路凸起,圆润而不张扬。三足鼎立,古雅大方。胎骨致密,底足露胎。通体施肥厚的青色釉,釉色滋润,玉质感强。配以银质镂空花卉纹盖,典雅大方,应为东瀛藏家旧藏之物。此炉以釉色取胜,应为宫廷陈设用品。此尊口外撇,长颈,圆腹,腹下渐收,圆足素胎。口沿下以剔花手法修以蕉叶纹,颈部饰牡丹花卉纹,以弦纹承接腹部,腹部通体阳刻缠枝牡丹纹,腹下近足处施细长菊瓣纹。整瓶造型端庄典雅,胎体浑厚,釉色温润光泽,纹饰繁而不乱,雕刻精美细腻。体现了当时龙泉窑的特色,是精湛制陶工艺下的艺术珍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牡丹乃国花之王,缠枝牡丹,又名「万寿藤」,寓意花开富贵,吉庆祥瑞。

元 龙泉窑五管瓶 (一套)五管瓶,又称多管瓶,是流行于宋代的一种瓶式。因瓶的肩部设有五个直立圆管而得名。其造型多有五管,六管,十管,十五管等多种制式。在北宋墓室中常有出土。关于五管之功用,有以为是烛台,有称为花插的,还有人认为是盛装五谷的。这一争论至今仍在持续。考古资料表明,青瓷五管瓶通常与青瓷盘口瓶成对出现,有的五管瓶和盘口瓶上刻划或墨书了文字,为我们了解五管瓶和盘口瓶作为随葬品的具体功用提供了线索。龙泉青瓷博物馆藏有一件北宋中期的五管瓶,瓶盖内墨笔题记“五谷仓,上应天宫,下应地中,荫子(益孙),长命富贵”。而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有一件明确纪年(1080年)的龙泉窑青瓷盘口瓶,其腹部刻写铭文“元丰叁年闰九月十五圆日,原烧上邑粮膺承贮千万年香酒归去,阴荟千子万孙、永招富贵、长命大吉、受福无量、天下太平。”可见,龙泉窑五管瓶与盘口瓶同时配用,一个盛放美酒,一个盛装谷物一同入葬,供墓主享用,为后世祈福。此组拍品由两个龙泉窑青瓷釉瓶组成,均立身,有盖,造型各异。其中,一个作盘口,粗壮颈,圆肩,深腹,腹外壁刻划有蔓草纹,腹下刻饰莲瓣纹,下承浅圈足。盖作穹顶状,撇唇,盖顶塑饰禽鸟捉手。除足底露胎外,其通体施青釉。另一器作大口壮颈。,肩部设五管,肩下设二台阶,腹下渐收至底,外壁同饰莲瓣纹。穹顶盖,盖顶卧犬钮,下设无釉圈足。龙泉窑为宋代名窑,生产量极大,产品远销我国南北方。在我国现在的浙江省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都藏有类似的龙泉窑五管瓶。此对龙泉窑青瓷五管瓶成对保存,造型完整,品相良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宋代龙泉窑:青瓷釉色之美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