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15007073089 发表于 2018-5-18 07:52:53

"边角之景"的夏圭

夏圭,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早年画人物,后来以山水著称。他与马远同时,号称"马夏"。宁宗时任画院待诏,受到皇帝赐金带的荣誉。传世作品有《溪山清远图》《西湖柳艇图》《雪堂客话图》等。


夏圭 梧竹溪堂图 绢本 设色 纵23厘米 横2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他的山水画师法李唐,又吸取范宽、米芾、米友仁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虽然与马远同属水墨苍劲一派,但却喜用秃笔,下笔较重,因而更加老苍雄放。用墨善于调节水分,而取得更为淋漓滋润的效果。在山石的皴法上, 常先用水笔淡墨扫染,然后趁湿用浓墨皴,造成水墨浑融的特殊效果,人称"拖泥带水皴","淋漓苍劲,墨气袭人"。在题材上,夏圭多画长江、钱塘江等江南水乡以及西湖景色,又喜欢画雪景及风雨气象。


夏圭 烟岫林居图 绢本 水墨 纵25厘米 横26.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以画"边角之景"而著名的画家,马远、夏圭。边角景构的特点是,主体形象少,画面简洁洗练,留白面积较大,多用"计白当黑"的手法,有效的利用边角相互呼应,利用对角线保持平衡感,虚实对比强烈,它在提炼景物时,求劲求少,以很少的景物来衬托意境而不是直接用景物去"画"意境。在构图方面,夏圭更善于剪裁与美化自然景物,善画"边角之景"。对长卷画用概括的笔墨,写实的物形,巧妙的结构,大胆的剪裁等,是他的新创造。


夏圭 西湖柳艇图 立轴 绢本 浅设色 纵107.2厘米 横59.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出身于绘画世家,家学渊源,自幼受艺术的熏陶,继承家学并吸收李唐画法,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马远艺术上克承家学而超过了他的先辈,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这种"边角之景"其特点正如前人所指出的"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


夏圭 雪堂客话图 绢本 设色 纵28.2厘米 横29.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如果说马远的刻画精细的人物、楼阁尚有过于雕饰之嫌,那么夏圭的极其简括的勾、皴,应该无悖于董其昌画论的核心-禅宗关于"脱落实相,参悟自然"的理念。 后人称夏圭为"夏半边",而《溪山清远图》显然是全景,原图无款印,也许受了"半边"概念的制约,如此浩渺的江湖山色,竟被后人题称"溪山"。


夏圭 溪山清远图(局部) 纸本 水墨 纵46.5厘米 横889.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夏圭的笔简意远,遗貌取神,应该很合乎文人画对"平淡天真"的追求。董其昌创为"南北宗"画论,简单地讲,就是提倡"文人画",鄙视"画工画";崇尚率真,反对写实; 注重笔墨情趣,轻视绘画技能。这其实是由不同的绘画观念形成的两大流派,而被董其昌冠以地域倾向的"南宗"、"北宗"之名,就难免使人迷惑了。不能因为"马夏"出自画院,就贬为"画工",不屑一顾。历史上"画工画"与"文人画"虽有争议,但一直互相影响,取长补短。被标为文人画典范的元四家,就明显地承继了南宋画派崇简的画风。








夏圭 溪山清远图(局部) 纸本 水墨 纵46.5厘米 横889.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边角之景"的夏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