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台北故宫博物院现藏5个版本之比较
明,仇英,清明上河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明上河图》共计八卷,可区分具名为张择端(活动于12世纪前期)者,仇英(约1494-1552)的《清明上河图》,以及《清院本清明上河图》三类。前两种在结构与内容上,主要参照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虽属摹本或伪托之作,但均添入新的城市风情与时代风格,塑造迥异于宋本的新貌。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京故宫藏),是宋代风俗画的钜作,描绘北宋都城开封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写实的表现手法和传奇性的流传过程,不仅凝聚鑑赏者和收藏家的目光,亦是艺术史学者关注与研究的课题。
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清明上河学”俨然兴起。历代画家又从不同的视角及风俗轨迹,或仿效,或复制,留存至今者难以估计,学者指称约莫百余卷,典藏于各大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手中,反映出《清明上河图》的影响力。
(传)宋,张择端,清明易简图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由画院陈枚(1694-1745)、孙祜、金昆、戴洪及程志道五位画家合作,内容包罗万象,制作精致考究,为集各家所长之经典名作,足以媲美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至于清沈源《清明上河图》,除材质、设色不同于清院本外,在画面的铺陈、事物、舟车与人物的安排几无差异,体现出清宫画院绘制长卷巨著的运作过程。
(传)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院藏《清明上河图》质量均美,然鲜少全数展出,今值四月清明,特辟专室,将八件作品同时呈现世人面前,打造这场华丽的视觉飨宴,欢迎观众一同来领略明清两代画家诠释〈清明上河图〉的多元面向。
清,沈源,清明上河图
页:
[1]